第64节
小院。

  看五姑娘院中丫头喜形于色的样子,仿佛皇子福晋之位十拿九稳就是定了五姑娘的了一样。

  大太阳底下,紫砚紧紧咬住下唇往六姑娘的小院走着。

  即便大姑娘名声在外,但这事也未必就定了是她。

  如果是嫁到别家去还好说,但这是嫁给皇阿哥,只有人家挑他们的份儿,没有他们挑人家的份儿。

  不管是老爷、太太还是其他什么亲戚都使不上劲儿。

  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呢。

  小院里,六姑娘富察舒怡刚刚睡下,她闭着眼睛双手交叠躺在床上,如从一朵清新秀丽的睡莲,安静而美好,似乎这满府的热闹喧嚣都同她没有关系。

  紫砚不由又替姑娘委屈起来。

  太太如此偏心,什么都为五姑娘筹谋,明明五姑娘的字只能说端正清秀,也就抄抄佛经,她们姑娘的字才真是颜筋柳骨、超尘出俗,但大家说起来只道是大姑娘字好,还说大姑娘孝顺,日日给太太抄经祈福。

  她们姑娘也给太太抄经祈福,但太太嘴上挂着的只有大姑娘。

  说起来,明明她们姑娘不论人品、性格、读书还是理家,都比大姑娘强上一倍不止,但亲戚们提起来夸的都是五姑娘蕙质兰心。

  五姑娘仗着自己得父母宠爱,踩着她们姑娘的名声往上爬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可偏生她们姑娘生性恬淡,只是默默低头做事,努力把自己变得更好,从来不屑于同五姑娘争抢什么。

  明明她们姑娘什么都比五姑娘好,可这些年下来,不管是名声还是宠爱,什么都是大姑娘的。

  真希望老天有眼,叫这门亲事不要再落在大姑娘头上了,让她们姑娘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长春宫。

  康熙用过晚膳后没有要走的意思,歇了一觉后起来便看起了书,一直待到了傍晚时分。

  宫里晚膳向来在下午两点左右,如今又过去了大半下午,定嫔便叫人另准备了茶点上来。

  康熙用银筷夹起其中一块百果糕,对着定嫔问道:“这是咱们南巡时候在杭州吃到的那种?”

  “是。”万琉哈氏应了一声,对着康熙笑道,“不过臣妾着人做了许久,也没复原杭州那边的味道,能有八分相似便不易了。”

  康熙没碰红茶,吃了两块点心后又用了半盏牛乳:“这么配着用倒是不错。”

  万琉哈氏道:“十二阿哥喜欢这么吃呢,说是牛乳多用些对身体好,臣妾也被他带着开始习惯这么吃了。”

  说起十二阿哥,康熙又想起了这几日叫他为难的那件事:“富察家两位姑娘,大的那个据说一向才名在外,事事不落人后,不论文采还是理家都是一把好手。小的那个相对普通了些,但生得更是秀美,性子也恬淡,是个极好说话的,你觉得哪个姑娘给殷陶做福晋更好一些?”

  就温宪的婚事而言,他一开始坚持嫡长孙舜安颜,是因为宗法制的基础是嫡长子继承制,所以嫡长子要比旁的孩子身份贵重,能更多承袭家里的资产。

  但总体而言,嫡长女和嫡次女区别不大,出门的嫁妆都是一样,甚至哪个姑娘得了高嫁的机会后,嫁妆会更加丰厚一些,也省得叫婆家看轻。

  万琉哈氏如今已经封嫔,也行了册封礼,算是正经的嫔妃了。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