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新型内阁
明士绅担任。

  到时候每半年举行一次听证会,并且他们的权力不小,可以对内阁大学士制定的国策有质疑和驳回的权力,连续三次驳回,视为不称职的标志,这样对重大国策进一步进行优化。

  当然这个因为步子迈得太大,杨山芦决定过几年再予以实施,给他们一些心理缓冲的时间。

  然后在这样的改变中,总体上来说,制定重大国策时更加公平合理了,内阁的权力也增加了,但是皇权却被限制了。

  所以为了安抚老爹,杨山芦就特意给他留了一道后门……也就是那些重大国策可以由大学士来决断,但是皇帝也有主动过问和决定的权力(如果双方的意见不一,那么就交由扩大化的二十人会议来决定,如果还不行,继续扩大表决,类似于后世的人民代//表大会)。

  而这样一来,如果自己的老爹精力充沛,相信以他的老练,是可以把国事处理的很好的,特别是那些重大国事,出现失误的几率很小。

  当然,如果他精力不足或者不愿意处理政事(就像那位躲在后宫,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那样),这样的内阁制度也能很好的处理国事,保证国家有效运转。

  所以以上这些,就是新中华帝国新鲜出炉的的诸多制度,当然现在没人能意识到,这些新制度的出台,会对后世的中华文明,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这样,诸卿以为然否?”随着杨嗣昌高坐龙椅之上,出声询问的时候,在场诸多臣子也都没什么异议的。

  (几天前已经给他们透露过风声,并且这些改变也没损害他们的利益,当然反过来说,就算有所损害,有玄甲军镇压在此,这些人也蹦跶不起来,所能做的只是同意或不同意……)

  而杨山芦见了这一幕,却是非常的感慨……现在迈出的这一小步,却可以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啊……在原本的历史中,这样的制度要在几百年之后才会有,不过现在嘛……

  然后这样都没有异议之后,接下来就是正式任命百官了,然后因为有了能上能下的机制,倒也不用担心尸位素餐之辈,半年一听证,三年一审计,可以有效保证运行机制的顺畅。

  (原先这些重要职位,都是由皇帝金口任命的,所以大明历史上,才会出现严嵩那样的大奸臣!独揽朝纲长达二十年!虽然百姓对他恨之入骨,但是只要皇帝信任他就可以了)

  然后百官任命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分封亲王了,而这个其中,谁被封为太子,是最惹人关注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杨山芦却没有被加封为太子,而是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太子的位置空悬),而这也是杨山芦和老爹商量下来的结果。

  或者借用杨山芦的话说……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如果等到十年之后(当初他们爷俩商定的是,杨嗣昌当十年皇帝),现行国家制度生机勃勃,国家治理成效显著,国富民安!国泰民强!他又何必当这个皇帝呢?劳心劳力?

  了却家国天下事,携妻带子泛扁舟,那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当然,如果到时候新制度推行的不尽如人意,那他也只有勉为其难,继续冲在前面,为这个国家保驾护航,所以一切的一切,还要看事态的发展而定。

  然后这些都搞好之后,一天的时间非常短暂,所以接着又是在新建的天坛祭拜了天地,这次盛大的开国大典,才算正式结束。

  而等到杨山芦回到自己的府邸之后,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