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吏治改革(下)
p; 就好像《诗经齐风鸡鸣》中就有这样的记录……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鸡既鸣矣,朝既盈矣;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也就是公鸡开始打鸣,就要准备上班了,(一般约在早晨五六点的样子),然后差不多要到天黑才能下班,所以这样的每天工作时间之长……

  甚至当初在读明史的时候,杨山芦还曾恶意的猜想,当初的万历皇帝几十年拒不上朝,是不是也因为受不了这么虐人的工作时间呢?你想想看,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一睁开眼就要工作……这种感觉,像不像一头受人虐待的,不停拉磨的驴子呢?

  所以现在,杨山芦就同样做出了改变……他规定每天辰时才开始办公(大约在上午八点)。

  而这样一来,就比原来的上班时间整整延后了一个时辰!然后这样的一个时辰,可是非常宝贵的呀……可以让这些官员们,每天起床后变得非常从容,而不再是像打仗似的那样赶时间了。

  并且上班晚了,并不代表着工作效率的降低,因为这也是很明显的,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你的工作热情,如果一个人只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来上班的,那么就算他一天到晚待在县衙里,那又有什么用呢?只是作为一个泥菩萨摆设吗?

  所以这个改变,同样非常受到下面那些官员的拥护。

  并且再多说一点,杨山芦另外还大大增加了官员的职位。

  也就是之前的朱元璋定下的规矩,一个几万人的县里面,官员却只有三四个(如果是在后世,最少都要有上百人吧),把人当驴子使唤!

  就以一个县来看,县令是老大,接下来就是县丞和主簿这二个当官的,再接下来就是吏员和差役了,官员的任务之重,令人咂舌。

  就拿县令来说,他一个人等于兼任了县委书/记、县工商局长、税务局长、财政局长、公安局长、法院院长等诸多职务于一身。

  老朱的想法是挺好的,可以省钱了,可是这明显不合理啊……甚至这要是遇上一个糊涂官的话,百姓们不就是妥妥的遭殃了吗?

  (因为这样一来,绝大多数县令都是不能胜任的,那么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也只有渎职,力所不及,葫芦僧错判葫芦案了)

  所以现在嘛,杨山芦一口气把每个县的官员,整整扩充了一倍……一个县里面最少有八个官员,这样虽然还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可是已经大大减轻工作压力,可以做到条理清楚,各司其职了。

  然后有了这几点改革,杨山芦就可以相信,大明的吏治可以发生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也基本可以胜任一个地方政府的需要了。而这对于改善百姓生活,改变大明形象,那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