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清国新帝!
�他看见眼前这个局面,又听人说了刚才的事后,他就是长叹一声道:“睿亲王说的没错,现在我们大清,已经经不起任何内耗了!而且肃亲王已经追随先帝而去,睿亲王就是唯一的皇帝人选了,所以诸位,还不赶快拜见皇帝吗?”
说完之后,这个舒尔哈齐就第一个跪了下来,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也就是正式承认了多尔衮的地位!
而见他都这样了,其他清军将领也就无奈,而且最重要的是豪格已经死了,没人领头,适合当这个皇帝的只剩下多尔衮一人了,于是这些清军将领僵持了一阵之后,也就只能一个接着一个的拜倒,承认了多尔衮这个皇帝!
而多尔衮见状,虽然心中有了些许轻松,却也没有多少喜色的,没错,皇位之争算是尘埃落定了,而且和他预想中的一样,并没有流多少血。
可就算这样,又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毕竟他接手的大清国,已经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了!甚至不客气的说,已经挣扎在覆灭的边缘!所以接下来,丝毫不允许他懈怠的!
于是等到多尔衮登基后,都根本没有大肆庆贺的,而是立即就展开了励精图治!
例如他当上了皇帝之后,马上就是连下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派人前往那种长白山,松花江等地带的深山老林,去抓捕那些生女真。
也就是那些依然处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制度,过着渔猎生活,比他们还要落后的女真人,希望可以借此扩充一下满族的人口,特别是补充一下八旗的战兵数量。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满洲八旗人丁的补充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一年只能补充一次,也就是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八旗子弟“成丁”,而这个“成丁”的标准是变化的,有时以身满五尺为合格,有时以一定的年龄为尺度,如十五岁、十六岁、十八岁等等。
但是,因为之前皇太极的竭泽而渔,因此几年内,都别想有人丁补充了,所以多尔衮只能用这个办法来补充了,并且这个数量其实也是有限的,不过现在多尔衮也没办法,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而第二道命令,就是加大征收!而目标对象,就是现在他唯一能够控制的一个对象——高丽国。
因为自从这场大败之后,本来臣服于他的那些蒙古部族,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再上贡财货了……你不过是个稍大一些的部族,凭什么给你上贡财货?也就是那些高丽棒子,男人都没用,看见打仗就发抖,所以还能想办法逼迫一下。
包括原本的高丽,四年前被他们打服之后,每年都要进贡50万两白银,还有其他高丽参,鹿茸等等若干,不过现在嘛,这些贡品最起码要翻上一倍,好尽快恢复大清国的国力啊!
对此命令,其他满清重臣当然也是赞成的,不过他们也有担忧,高丽不过也就是一个贫瘠小国,物产不多,所以如此重压之下,万一他要反了该怎么办!
而对此忧虑,多尔衮当然也有看到,可是还能怎么办呢?不通过这种方式横征暴敛,难道还能依靠自身恢复吗?毕竟大清国现在的这点实力,基本都打成女儿国了,自我恢复的话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所以也只能行此险招。
至于第三条命令,却是针对杨山芦的,也就是现在明军虽然退兵了,他却知道这只是无奈之举,一旦明国形势好转,立刻就会重新发兵来攻的,而到了那时,就是大清国的灭国之期。
所以多尔衮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提笔,亲自给杨山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就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又或者叫做养寇自�
说完之后,这个舒尔哈齐就第一个跪了下来,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也就是正式承认了多尔衮的地位!
而见他都这样了,其他清军将领也就无奈,而且最重要的是豪格已经死了,没人领头,适合当这个皇帝的只剩下多尔衮一人了,于是这些清军将领僵持了一阵之后,也就只能一个接着一个的拜倒,承认了多尔衮这个皇帝!
而多尔衮见状,虽然心中有了些许轻松,却也没有多少喜色的,没错,皇位之争算是尘埃落定了,而且和他预想中的一样,并没有流多少血。
可就算这样,又有什么值得庆幸的呢?毕竟他接手的大清国,已经是一个烂的不能再烂的摊子了!甚至不客气的说,已经挣扎在覆灭的边缘!所以接下来,丝毫不允许他懈怠的!
于是等到多尔衮登基后,都根本没有大肆庆贺的,而是立即就展开了励精图治!
例如他当上了皇帝之后,马上就是连下了三道命令——第一道命令,就是派人前往那种长白山,松花江等地带的深山老林,去抓捕那些生女真。
也就是那些依然处在半奴隶半封建社会制度,过着渔猎生活,比他们还要落后的女真人,希望可以借此扩充一下满族的人口,特别是补充一下八旗的战兵数量。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满洲八旗人丁的补充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一年只能补充一次,也就是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八旗子弟“成丁”,而这个“成丁”的标准是变化的,有时以身满五尺为合格,有时以一定的年龄为尺度,如十五岁、十六岁、十八岁等等。
但是,因为之前皇太极的竭泽而渔,因此几年内,都别想有人丁补充了,所以多尔衮只能用这个办法来补充了,并且这个数量其实也是有限的,不过现在多尔衮也没办法,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而第二道命令,就是加大征收!而目标对象,就是现在他唯一能够控制的一个对象——高丽国。
因为自从这场大败之后,本来臣服于他的那些蒙古部族,用脚趾头想想都知道,不可能再上贡财货了……你不过是个稍大一些的部族,凭什么给你上贡财货?也就是那些高丽棒子,男人都没用,看见打仗就发抖,所以还能想办法逼迫一下。
包括原本的高丽,四年前被他们打服之后,每年都要进贡50万两白银,还有其他高丽参,鹿茸等等若干,不过现在嘛,这些贡品最起码要翻上一倍,好尽快恢复大清国的国力啊!
对此命令,其他满清重臣当然也是赞成的,不过他们也有担忧,高丽不过也就是一个贫瘠小国,物产不多,所以如此重压之下,万一他要反了该怎么办!
而对此忧虑,多尔衮当然也有看到,可是还能怎么办呢?不通过这种方式横征暴敛,难道还能依靠自身恢复吗?毕竟大清国现在的这点实力,基本都打成女儿国了,自我恢复的话都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了,所以也只能行此险招。
至于第三条命令,却是针对杨山芦的,也就是现在明军虽然退兵了,他却知道这只是无奈之举,一旦明国形势好转,立刻就会重新发兵来攻的,而到了那时,就是大清国的灭国之期。
所以多尔衮思前想后,最终还是提笔,亲自给杨山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就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又或者叫做养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