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任百户!
一个他的心腹幕僚,此人名叫胡元谋,举人出身,因为善于领会上意,很受杨嗣昌的看中。

  此时胡元谋也看到了这份报捷文书,如果是在平时,这牵扯到杨嗣昌的家务事,他是不会多嘴的,不过因为这事还牵涉到公务,所以他不得不问道:“督臣大人,你看这份报捷文书……”

  “通知宣大巡按梁云构,让他走一趟吧。”杨嗣昌轻叹一声道。

  按照大明的制度,这样的军功捷报,都需要派出巡按御史核实真实性,以防杀良冒功。

  “是——”胡元谋应了一声,然后他揣摩了一下杨嗣昌的意思,就是小心的道:“如果真是三公子立下了大捷(杨嗣昌一共有四个儿子,杨山芦排行老三),要不要卑职去兵部照会一下——”

  毕竟此时大明官场腐败,哪怕是斩获鞑虏这样的军功,如果没有强力人士关照,照样敢给你各种克扣,玩些花样出来。

  有这个必要吗?杨嗣昌就是自嘲的一笑……只是,他又看了一眼捷报里杨山芦那三个字,仿佛多了些信心,最后就道:“一切照常。”

  胡元谋就明白了,所谓的照常,那就是不必为三公子谋取什么方便,也就是额外加重封赏,但是如果真有此事,也绝不容许有克扣军功的情况出现。

  明白了杨嗣昌的意思后,胡元谋当即领命而去,而到了次日,接到指派的宣大巡按梁云构,已经火速动身,前往镇虏卫而来……

  ******

  时间已经到了八月末,距离报捷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巡按御史也下来核查过了,如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当然,封赏虽然还没下来,却等来了其他军堡点燃的空响炮火……在大同境内肆虐许久的鞑虏,已经全军出境。

  这使得小伙伴们都是松了一口气。要是鞑子前来携仇报复的话,他们必须进行转移了。

  而对于熟知历史进程的杨山芦来说,更是清楚地知道……随着鞑子出关,意味着崇祯7年的这场入寇之战,正式结束了。

  只是既然搏命的时候过去了,不是该享受红利了吗?而且这一个月以来,他手下的这些墩军吃的好喝的好,精神面貌已经大不相同,照他们所说的那样……只缺一顶官帽子了。

  因为这是很明显的,按照大明的军制,普通军士擒斩后金兵首级一名(颗),就能实授一级,并赏银赏布,最多可以升到三级。所以按照程武等人的斩获,只要上面秉公办事,实授一级那是稳稳的,也就代表着他们从一个最底层的墩军,一跃而成一个小旗了。

  至于杨山芦本人,那就更不用说了,他原本就是小旗,这次又是位居首功,等到封赏下来……

  只是,都快等成望夫石了,封赏什么时候下来呢?

  而正在这时,没事就在墩台上远眺长安堡方向的海日古,忽然惊喜地叫道:“杨头,有人来了!看着像是长安堡的人!”

  “我看看!我看看!”听见这个好消息之后,哧溜一下子程武等人都从墩台里跑了出来,一个个伸长脖子打量。

  而等到看过之后,人人脸上已经露出了喜色……应该就是了,这些人中,其中就有长安堡的管队官徐世成,而为首一人是个胖子,还是个生面孔,不过看徐世成落后他半个马身的模样,显然以他为首。

  很快的这一行人马来到了平虏墩下,不过平虏墩实在是太小了,而且进出还要通过索梯爬上爬下,很是麻烦,为首的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