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精心谋划
��办法,只须来个暗渡陈仓。”

  谢石听得眼光一闪,“你是说老夫的帅旗不动,只带兵来勤王?”

  “叔叔说过了一半。”

  “怎么说?”连谢奕都插了嘴。

  “叔叔要来勤王,却不必带兵。”

  谢玄这主意让人大吃一惊,所有人大吃一惊,难不成让谢石成孤胆英雄,独自一人去对抗桓温大军?

  “这话怎么说?”到底是有身份的人,谢石也不急,先听完再说。

  “兵将不用着急,丞相手里就多的是。”谢玄看了一眼谢安。

  “混帐东西,怎么这样和大伯说话,你大伯是文官,手里哪有兵丁?”谢奕不得不站出来说话。

  “父亲莫急,大伯手下虽没有兵丁,却有护粮军。自我朝定都建康以来,从各州府前往建康运粮的护粮军昼夜不停。眼下有编制的兵丁,大伯一个都调不动,能动的只有这护粮军了。”谢玄侃侃而谈。

  一时无话。

  “不错,这倒是个法子。”谢安想明白了,虽然这护粮军也是地方上的兵力,但又和正规军不同,只要找个好些的借口,就能把这些兵丁留下来为我所用。

  “但这些兵丁到底是不是正规军,只怕难堪大任。”谢石的忧虑未减。

  “如果要野战,这些兵丁当然在短时间里无法训练出来,但如果守城,则是十来天足矣。”谢玄还是信心十足的样子,到底在上一世的时候,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甚至在某些极端的时候,只训练了几天的男丁,都能够守城,毕竟守城的要领比起野战来要简单的多。”

  “恐怕没这么简单,贤侄要守城,守哪座城?桓温会和贤侄在那一城之地干耗吗?他难道不能弃那一城,而选择长驱直入,直捣建康?就算他怕这座里的军队抄他后路,他也不用怕,只要留下一支人马来盯住就行。”谢石是老军事了,他的话绝对字字在理。

  “不劳叔叔费心,小侄选择守的城,就是小池。这小池一地虽小,但城墙高大坚固,且城中就粮仓,足够五万大军守上三四个月,另外,小池一地本来就有守军六千,用这些老兵带那些新兵也够了,护粮军也并不要太多,只需要两万足矣。那桓温虽然名义上能调动我大晋所有兵马,但他的老巢在荆州,听他调令的最多不过三十万人,除去水军五万,及各地州县要留的兵,还有粮草要人护送,他的叛军满打满算到了小池不过十五万人,我以各地水军与其水军相抗,以小池两三万守军足以对峙。”

  这些话也是谢玄早在心中仔细斟酌过,他至少有九成多的把握能胜过桓温。

  “小池的确是桓温的最佳路线。”谢石他们几人平日不是没有考虑过上述因素,只是没有谢玄想得这般透澈。

  但谢玄还没有正面回答谢石其他问题。

  “而三叔就请驻汤山,您的旗帜就与城内守军互为犄角,谅那桓温也不敢轻举妄动。”

  谢石给弄糊涂了,“贤侄啊!你方才不是说让叔叔只身前来?没有兵丁,这又如何与小池守军互为犄角?”

  “请问三叔,您可曾怕那桓温?”谢玄不答反问。

  谢石大笑起来,“那桓温虽是将门之后,但他本人叔叔还不把他放在眼里。”

  “再问三叔,那桓温可又曾怕您?”

  “他那老小子怕不怕我,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