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兵分两路
  江一尘在马上黯然不语,边走边想,有点心灰意冷。胡婉心也知道了杨国忠被杀的消息,忽道:“杨丞相家人怎么样了!”江一尘从沉思中惊醒,道:“婉心,你说什么?”胡婉心马鞭轻挥,道:“我说杨丞相家人的安危,还有一帆。”江一尘暗骂自己糊涂:“贵妃都死了,这些残暴的士兵怎么会想不到要斩草除根?一帆作为杨丞相女婿岂能不受牵连?一己之力怎么和众多士兵对抗?又怎么保护杨芷的安全?”忽又想到:“叔叔卢尚书虽然为人正直,但是和杨丞相平时走得很近,会不会受到影响?”随机又想到了卢剑梅和可儿,忧急之情溢于言表。

  胡婉心道:“现在可以证实的消息是,杨丞相父子被杀,贵妃和两个姐妹同时殒命,暂时没有一帆和杨芷的消息。”江一尘回忆了一下路人的传言,真如胡婉心所言,没有江一帆的任何消息,暗暗佩服胡婉心的细心,道:“一帆自保有余,带着杨芷能不能脱险就不好说了,希望皇上看着一帆的功劳上面,能够赦免杨丞相家人。”

  胡婉心道:“皇上已经失去对军队的控制了,不然的话兵变怎么会发生?”江一尘其实也知道这个显而易见的道理,只不过存个幻想,安慰一下自己。

  胡婉心见江一尘闷闷不乐,安慰道:“你也无需着急,兵变主要针对的是杨丞相,接下去的平叛大事还需要人去做,你和一帆都是朝廷急需的人才,都想要拉拢重用,兵变的主谋自然知道这点。”江一尘心道不错,忧急之心稍解。

  行到天黑,又有消息传来,玄宗带着的一行人已经分成两路,一路由玄宗带领,继续入蜀,一路以太子李亨为首,折而往北去灵武,欲汇合郭子仪等人,再把戍边将士尽数召回,东征安禄山。

  玄宗自罗公远处学的练气之道,70出头的人看上去才50许,不然也没有精力宠幸贵妃,但自从贵妃和杨国忠死后,郁郁寡欢,再也不复昔日的果决,相貌也仿佛一下子老了20岁。众人商议下一步去处时,也只是呆呆的坐着,不发一言。

  安史之乱刚爆发时,玄宗就有意退位,扶正太子李亨,但是遭到杨国忠等人强烈反对,只能作罢。现在杨国忠已死,形势大变,李辅国感到这是太子上位的机会,撺掇李亨往北去灵武,脱离玄宗的控制。(注:李辅国本名静忠,因为拥立肃宗即位有功,赐名护国,后改成辅国,此处为了阅读方便,直接写成李辅国。)

  李亨知道四川是杨国忠苦心经营的地方,害怕去成都后会受到报复,现在李辅国的主意正中下怀,于是就提出要去灵武,组织军队讨伐安禄山。

  玄宗沉浸在失去贵妃的伤痛中不可自拔,对李亨的主张不置可否,任其自去。于是在马嵬坡兵分两路,玄宗在陈玄礼的护卫下继续入蜀,李亨带着李辅国,几百名禁军跟随左右,往北而去。

  江一尘又想到了江一帆:“太子和杨丞相有私怨,此次兵变,多半有东宫的人参与,现在太子和陛下分开,一帆和杨芷又能得到陛下庇护,安全应该可以得到保证了。”把想法和胡婉心说了,想听听胡婉心的看法。

  胡婉心思考了一会,道:“太子身边人必定参与了兵变,这个毫无疑问,问题是,现在玄宗陛下还能掌握多少权力?”江一尘道:“皇上即位40多年了,暂时不会有人可以撼动他的权威。”胡婉心道:“这个难说,太子隐忍了这么多年,这次终于杀了杨国忠,威望一下子上去了,恐怕下一步就是即位。”江一尘奇道:“皇上还没宣布退位,太子如何登基?”

  胡婉心道:“皇上在成都,深处内地,命令传到各处兵镇极其不便,而太子在灵武,汇合西北各节度使后,必将得到将士们拥护,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江一尘心中思索,叹道:“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