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
  第49章

  元旦过后,紧张的期末复习便开始了,然而就在这当口,陈曦却收到了一笔来自申城的邮政汇款,以及一封赵英兰的信。

  原来,申城的安宁百货,经过近一年的经营和沉淀,已然盈利颇丰。

  安宁百货开业之初,凭借着价格低廉,品种多样,服务态度良好,以及可以不需凭票购买等几大优势,渐渐在申城静安区打出了一些名气。

  开业头两个月,店里的客流的确较少,但随着安宁百货的名声一点点传开,每个月的营业额便开始逐步提升。

  待到经营至第三个月的时候,仅仅是一楼卖日杂的利润就达到了恐怖的200元之多。

  这个利润的两成可就是40元。

  40元啊!这可是陈景和江燕两口子以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的总和呢!

  何况,这还没算上二楼卖服装的利润呢!陈景和江燕两口子心里乐开了花。

  说道二楼的利润,对比一楼更是只高不低。

  江燕在做衣服一途本就很有天赋,又善于思考,她花了大量的时间,把陈曦的设计稿还有陈曦讲给她时尚元素等研究了个透,又加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

  春夏秋冬四季,她不断变换着布料的品种、颜色,或者选择不同花边、纽扣、配饰等等,总有新款的成衣挂在一楼大门口,时时刻刻吸引着爱美之人的目光。

  她吸取了陈曦给她灌输的新思想、新理念,做出来的衣服竟比国营厂做出来的更显新颖、漂亮。

  申城对于时尚的接受度本来就高,又不缺乏有钱人,所以江燕做出来的衣服往往供不应求。

  二楼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江燕一个人忙不过来,便找了自己没工作的娘家嫂子过来帮忙,一个月10块钱的工资,每天用缝纫机把她裁剪定板的衣服缝合锁边即可。

  就这样,从最开始的每月十几件到几十件,天气渐渐暖和,夏天时每月竟然可以卖到上百件。

  而且服装的利润远比日杂要高,同样是开店后的第三个月,二楼的利润已经逼近300元之多。

  陈景觉得他作为一个大男人,可不能被自家媳妇儿比了下去,所以接下来的日子,他每天都在琢磨着怎么增加利润。

  他有头脑,又有行动力,增加了一些商品之后,一楼的生意也蒸蒸日上,两个月后一楼的利润便也达到了300多元。

  79年刚刚过完,陈景夫妇和赵英兰在元旦的当天便迫不及待开始结账了。

  安宁百货从79年二月底开业到十二月末为止,一共经营了十个月时间,在赵英兰的认真仔细之下,每个月的账目都清晰无误,所以几人的核对速度非常快。

  一楼的利润累计达3200多元,二楼的利润累计达3500多元,安宁百货经营不到一年,利润竟然高达6700多元。

  几人共同商议决定,将其中的5000元进行分红,剩余的1700多元将跟陈曦的初始资金一起投入到80年的经营中去。

  分红大会结束,陈曦分得3500元,陈景夫妇1000元,赵英兰500元。

  陈曦是个前世今生都见过大世面的人,所以当她拿到3500的汇款时,一脸的理所当然。

  陈曦非常了解申城这座城市的购买力,安宁百货如今的利润于她而言仅仅是个开始而已。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