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节
br />   齐国公主无权参政, 按惯例并无择士子为家臣的道理。

  不过, 大长公主孀居多年,“岑嘉树长相上佳”这事又人尽皆知, 所以大家都只以为她所存不过慕色之心, 倒没往别处想。

  哪怕贵为大长公主,她终归还是个齐女。

  公然为个年轻美男与自家侄儿撕破脸,这算一桩惊世骇俗之举。

  坊间百姓在背后嘀咕她轻浮放浪, 甚至有言官上奏提醒齐帝管束胞妹云云。

  对齐帝来说,岑嘉树只是个连御前对答都进不了的落选士子。

  见这人竟惹得大长公主府与恒王府闹翻了, 齐帝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这节骨眼上, 他多的是国政要务需费神, 哪耐烦细查这些鸡毛蒜皮。

  一边是他一母同胞的妹妹, 一边是他宠爱的儿子,让他裁决岑嘉树的去向,这也挺头疼的。

  于是打发了人去征询岑嘉树本人的意愿。

  其实这种征询就是个坑, 无论岑嘉树选大长公主府还是恒王府, 齐帝都会以他惹了另一边不满为由, 立刻将他遣返原籍。

  但岑嘉树诚挚表示“不忍造成大长公主与恒王姑侄不睦, 愿入淮王府”。

  齐帝虽意外, 却觉这是个让各方都能下台阶的好去处,便召来萧明彻, 问他的意思。

  萧明彻惯例是那副可有可无的麻木脸:“但凭父皇定夺。”

  就这样,事情便定下了。

  大长公主与恒王既闹了不快,只要岑嘉树最终没落在对方手里, 他俩就都没二话。

  旁人看着只觉岑嘉树是被迫选了相对弱势的淮王府;而淮王府也是碍于齐帝圣意,没争没抢,谁也没得罪。

  皆大欢喜。

  *****

  从七月上旬开始,齐国朝堂暗流汹涌,齐帝喜忧参半。

  喜的是,随着夏望取士结束,一批有才能也有斗志的新面孔涌入朝局;空虚的国库也从“赐爵”中得到巨资补充。

  这笔财富和这批人才,让齐帝重新有了制衡局面的新筹码,之前阻力重重的许多大政有了重议余地。

  忧的是,自开始重议对南境那边的宋国,究竟是“整合举国之力,毕其功于一役”,还是“割土求和,以使民休养生息,徐徐再图”,主战的太子派与主和的恒王党又开始了死掐。

  无论大小朝会,只要议到是战是和,两方人马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坚持,谁都不退步,最后总是以乌烟瘴气收场。

  非但如此,在朝会之外,两边更是斗成乌眼鸡。

  吏部党附恒王,太子就对吏部发难;兵部倾向太子,恒王就找兵部的茬。

  短短时间内,双方攻防激烈,各有胜负,京中官员人人自危。

  两股势力这么僵持内耗,对齐帝来说可太棘手了。

  他本心里是倾向主战,但战有战的难处,太子一派迟迟提不出解决那些隐患的有效方案。后顾之忧解不了,齐帝便按不住主和派。

  齐帝到底上了年纪了,又急又气之下心力交瘁,竟突如其来地急出了头风症。

  帝有疾,皇子夫妇及公主夫妇、皇族宗亲们自需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