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节
msp;当许多小要素零散融于各处细节中时,并不会显出什么异样。

  但当这些要素被有心人搜集、筛选并整理汇总后, 就多少能拼凑出一些被刻意模糊,甚至隐藏起来的秘密。

  “当今魏国皇后共诞育两位皇女。一位是目前尚未成年、暂无封号的六公主李遥;另一位便是已故储君, 大公主李迎。”

  这在魏国是众所周知的, 在齐国也不算新鲜秘密, 倒没什么出奇。

  战开阳稍停陈述, 觑向端坐桌前的萧明彻。

  萧明彻右手静置于那叠写满消息的纸上,若有所思地“嗯”了一声,表示在听。

  于是战开阳接着说:“据鸿胪寺的说法, 当今魏国帝后政见分歧由来已久。在前储君李迎十七岁那年, 帝党、后党出现一次激烈冲突, 为此甚至展开了朝堂论辩, 但冲突议题不明。那次论辩, 最终是后党稍占上风……”

  约莫十个月后,掌管魏国皇族事务的宗正寺对外昭告“储君病重, 皇后陛下忧思成疾”。

  这事表面看来是人之常情,但细思却颇为微妙,魏都洛城坊间对此曾有过一些流言揣测。

  毕竟魏国实行帝后共治, 皇后为“国之次君”,与皇帝同被称为陛下。

  皇后因储君病重而忧思成疾,退居中宫静养,权柄便被魏帝完全收拢。

  随着魏后交出国玺半印、暂时淡出朝堂,帝党与后党之间的局面自然逆转。

  次年春,齐国向魏国送去联姻国书。

  也差不多在此时,在东宫养病一年多的前储君李迎薨逝,享年十八。

  “因筹备联姻事宜所需,魏后强忍丧女之痛重回朝堂。她力排众议,钦点前储君的伴读、裕王李典之女李凤鸣为和亲人选,魏帝封其为‘锦萍公主’……”

  这个说法,与和亲国书上对李凤鸣的身份介绍一致。

  可战开阳说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垂了眼帘,不太敢直视萧明彻的目光。

  “根据几名魏国客商所言,在此之前,坊间只知储君伴读为徽政院主司,粟琬。”

  按魏制,储君在成年礼过后,便要自行点选东宫臣属组建“徽政院”,领帝后圣谕协理国政。

  前储君李迎的徽政院只存在了一年左右,就随她的薨逝而树倒猢狲散。

  但粟琬身份有几分传奇色彩,徽政院主司又是储君名下头号重臣,所以寻常百姓对她并不陌生。

  “魏国客商们说,粟琬是魏国已故名将遗孤,祖上曾与李氏旁支联姻,勉强沾点魏皇室外戚血脉。她自幼父母双亡,因天资出众被养在东宫,做为储君李迎的伴读。李迎组建徽政院后,粟琬便被点用魏主司。”

  战开阳深吸一口气,心跳飞快。

  “李迎薨逝,徽政院解散后,粟琬拒绝了二皇子李运的延揽,自请去为前储君李迎守陵,之后再未公开露面,无人知晓她的去向与结局。”

  按常理,一国储君通常不会只有一名伴读。

  但相比被人熟知来龙去脉的粟琬,魏国寻常人对“裕王之女李凤鸣”这位储君伴读就非常陌生。

  她好像是在储君薨逝之后,才凭空被众人知晓。

  “殿下,您说,王妃真正的身份,究竟是哪一个?”战开阳实在太震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