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接二连三的好消息
  一间卧室一间客厅再加上卫生间,就足以满足游客们的需要,至于厨房基本上可以省略,毕竟出来玩,本来就是为了放松和享受,谁没事傻到自己去烧饭烧菜。

  而这种面积不大的木屋在造价方面,自然是要比刚修建好的这种木制田园别墅便宜多了。而且,如果能批量修建的话,成本方面还能降得更低。

  只不过,虽然这个计划很有钱景,但利润的大小和回报周期的长短,却是直接与李家洼的游客数量直接挂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个计划也可以算是个坑。

  毕竟,想要建成的木屋能更快更好的产生利润,前提就是入住的游客足够多,这样一来,地之源自然就得在李家洼的宣传方面投入的更多,否则哪来的游客。

  而从利润分成上看,或许地之源这边是占了大头,但别忘了,李家洼一旦有了名声,火了起来,这种无形的财富却是现有的资金回报所不能衡量的。

  好在,侯耀华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到是通过关系跟李家洼上头的乡镇说上了话。当然,他不会傻到利用自己父亲的名义去做这事儿,而是给自己弄了一个投资商的身份。

  要说李家洼那边的变化,在最近几次李先进去镇上开会之后,也流传了一些消息出去,不过,对于镇里的那些领导来说,到是并没有太过注意这边。

  毕竟,李先进又不傻,村子里的情况才有些起色,如果太过高调的话,万一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到时候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所以,透露的情况并不多。

  而李富贵家的事情,虽然牵扯上了某位地头蛇,但巨型蘑菇表现出来的利益,还不并能让对方忽视掉候家存在,更别说,还有个周艳妮夹在中间,所以,一直相安无事。

  等侯耀华以投资者的身份找到镇上之后,听说有人愿意在李家洼那个贫困村投资,而且力度还不小,就算不去考虑对方身后的背景,镇里的那些头头脑脑也不会傻到拒绝。

  不过,俗话说得好,在商言商。

  而对于那些官老爷来说,官位虽然是首要的,但利益同样也非常重要,要不然怎么会有“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俗话广为流传。

  更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老话一直从宋代流传到今天了。不过,身为一个官二代,还有一个官一代在背后出谋划策,事情办起来自然很是顺利。

  虽然,因为年底岗位竞争的时候,侯耀华的父亲不能多过干涉,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需要本人出现,有时候,只是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就能表明力场。

  而自从侯耀华售出最后那两只玉参,并且因为宁致远的缘故,跟魏爱国搭上了关系,哪怕不能立时就见到回报,但侯卫国自然不会傻到错过卖人情的好机会。

  更别说,地之源这家公司小是小了些,但怎么说也有自己儿子一部分的股份在里面,不管是为了还人情,还是为了追加投资,自然没有坐视不理的道理。

  再加上,宁致远这边又是给得真金白银,甚至,已经带着李家洼的村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这种即有利益,又能增加政绩的好事,只要不是死敌或者对头,自然没人会傻到从中作梗。

  所以,关于投资李家洼的事情,在侯耀华的出现之前已经有了初步的定论。至于具体的内容,不外乎是一些减免税收、平价供应土地等之类的政策,并不会有什么特殊。

  当然,对于视前途为自己性命的官员们来说,自然不会胡乱许诺,而这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