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逍遥游
替代得,所以,想到这里,也就没再耽误功夫。

  因为是第一次走水路,宁致远还真有担心会不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下水的只有那张足有三米宽的大竹筏。

  至于那四张已经绑上了装有香榧子麻袋,宽带相对窄上不少的竹筏则被安安稳稳地放在宝镜之间之中。

  而之所以不将这些麻袋弄在一张大竹筏上,却是有意地分放在四张小竹筏上,自然是有原因的。

  一来,这载货的竹筏没有人驾驭,只是随水而行,甚至在遇到瀑布时,也是直冲而下。

  虽然因为麻袋里的香榧子都是那种没有剥去外壳的新鲜货,即不怕水也不怕撞击,但天知道会不会飘没了。

  将货物分开来放,这风险自然也就会被平摊下来。万一真要是飘没了,最起码也不会全军覆没不是。

  而这二来吗,货物分开放,重量自然会减轻不少。虽然走水路轻一点重一点没无所谓。

  但别忘了,这条水路可不是联通的,有几处因为山势的高低可是需要另走陆路绕道而行。

  这货物轻了自然方便搬运,毕竟,这一次的香榧子是即不怕水又不怕撞击,可山里的山货却并不是都是这样。

  当然,有宝镜空间傍身的宁致远自然是不必太过考虑这些,但这山中的水道村里人清楚的可不在少数。

  自己能将这些山货走水路运送出来,别得不说,最起码也得有了个多少还能说得过去的解释才行。

  再说了,一旦这条路线真得可行,那以后进出山的可不会只有宁致远一人,到时候总得做出个样儿来给人家看吧。

  等竹筏下了水,感受着顺水而下的稳当,宁致远到是对自己的手艺颇有些得意洋洋的感觉。

  要知道这扎竹筏虽然看着不难,但真正想搞得足够坚固,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好在空间里工具齐全,再加上之前建竹屋时,与村里的竹匠闲聊时正好无意中聊到一些有关竹筏的制作关键。

  也正是那个时候,刚在李家洼落户没多久的宁致远,才明白为什么明明有条水面挺宽也挺深的溪流,可村里却并没有船了。

  好在,船没有不代表别得没有,两具竹筏时刻就停在一个弯口的岸上,谁想用,直接推下水就行了。

  当然,做工方面自然比宁致远这个精致多了。最起码,人家的竹筏上还固定有竹椅避免冷天坐在筏面被水浸湿。

  可就是这样,这两具颇有些工艺价值的竹筏,在宁致远来李家洼之前也基本处于荒废状态。

  那帮怂孩子吧,虽然眼馋但没人不敢用。因为村里曾经就有过小孩玩竹筏结果没了的事件。

  所以,村里的家家户户在这一点上看法完全一致,谁家的孩子要是玩竹筏,逮到了,那狠抽一顿都是轻得。

  至于村里的大人们,则是懒得用。真要想吃点鱼虾,哪里用得着去下水,直接在村里的支流中就能逮到。

  也就是每年入冬前后,村里才会组织家家户户,搞一次大规模的捕渔活动,来为过年做准备。

  到了那个时候,因为气温下降的快,就算捕来的鱼吃不完也没关系,也可以腌上晒干,不容易坏不怕浪费。

  等到了宁致远来李家洼之后,确切地说应该是黄良黄胖子开始在村子里收山货水产后,竹筏用得才稍微多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