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回、为而不恃参玄妙,取次诸天论规随
��,如今你已是牵一发而动全局之人。”

  梅振衣还是没有抬头:“可是您托我做的那件事,又何苦?”

  随先生突然咳嗽了一声:“和你说话居然会偏题了,再论刚才那番道理,我若不在,天庭将分崩离析,你认为我的修为不如阿罗诃吗?并非如此,我已能勘破此门径,可以更进一步。”

  梅振衣终于抬起头,盯着随先生问道:“您欲证太上忘情之道?”

  随先生的神情高深莫测:“也未必是,不能以名相言之,总之我要求证的境界,不论我在与不在,天庭无分别,仍是亘古以来仙家飞升福地。我的灵台化转开辟之功,将不因我而存,也不因我而毁。……梅真人,你为何不说话?”

  梅振衣在思索着什么,一边想一边答道:“您的话,使我想起了先师孙思邈的教导,他老人家曾对我说过类似的话,看来有些道理无论境界多高,总是还在的。”仙家妙语声闻中对大天尊提起了孙思邈当年的教导,尤其是那句:“莫说师父我,哪怕是漫天神佛,在传人面前也要做到,上师在与不在并无分别。”

  对于立身立言,这是做人的道理,对于师道传承,这是持戒的道理,而如今到了大天尊这种金仙极致境界,竟然也是修行大宏愿所求。

  随先生伸出手来,拍着梅振衣的肩膀,就像一个长者在劝导晚辈:“我是有形有神之身,要以有形有神之法破关,假你之手送我去,这便是我的相托。”

  梅振衣按住了大天尊的手臂:“我还是不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种境界,你要往何处去,又怎样办到?”

  大天尊:“不是办到,是修,是证。如果青帝在这里,他会明白,但你修为未到,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还好,你没有空想空谈空设空论,虽然无法告诉你我要面对什么,但我可以告诉你何为化形天劫。”

  梅振衣真“走运”,或者说他真倒霉,未飞升之前,清风仙童先对他讲了何谓天刑雷劫,未成金仙之前,大天尊又插了一杠子,对他讲述何为化形天劫。

  历化形天劫的前题必须是修为圆满,得通明法眼与无碍缘觉,证物化之境。但到了这个境界不是意味着你继续修行下去就能成就金仙,也有可能永远成就不了,法力再强修行再久也不行,必须发历劫之愿。有很多仙家根本无此愿,成就真仙超脱轮回也就足够了。

  化形天劫讲究神形同妙,灵台完全无碍,所求没有任何犹豫、困顿、徘徊、闪烁。假如成功,就得到真正的灵台化转开辟之功,成就一方世界,与各乘天境界不一样,成就的一方世界不论对人对己都是真如实在的。若不成功则再入轮回,没有后退的第三条选择,后果严重的甚至像当年青帝那样只留一缕残神。

  很难形容这种求证,仙家历化形天劫的愿心发端各有不同。比如清风发愿不伤天下有灵众生,必须在灵台中观照天下有灵众生。如见众生所行事非己所愿见,思忖这愿心岂不是自缚手脚?如有此一念,则立即被“自己”打入轮回。

  但清风又不能不观照天下有灵众生,这不是一种闭目入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展开灵台去经历的状态。等他经历圆满,历化形天劫成功,同样也有不被天下有灵众生所伤的成就,同时也成就金仙得到灵台开辟化转之功。

  这不是有没有做的问题,就是愿心动念的问题,普通人考虑问题时,可能有种种利益上的比较与道德上的选择过程。但仙家在求证化形天劫时,不能有这样的一丝闪烁,愿心应化入灵台中与神识一体,这才是灵台开辟之功的大神通来源。

  按凡人最庸俗的理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