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封赏
�执行了。

  可淮南国的国相可是刘彻任命的,于是就把这一情况捅到了长安。

  淮南国相直接实名举报寿春县丞。

  淮南王刘安一听,自己的国相要举报寿春县丞,立马就找到淮南国相,要他把弹劾寿春县丞的文书给追回来。

  可淮南国相根本就不听淮南王刘安的。

  每个诸侯国的国相都直接由中央委派这一招实在是高,任何诸侯国想要造反,绕过国相执行是很难的。

  这就造成了,许多诸侯王根本没有取得最大的优势就被逼的造反了。

  刘安见自己劝不动淮南国相,立马就打算恶人先告状。

  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长安城。

  告淮南国相违法乱纪。

  在长安城看戏的这群人,一个个就差拿个小板凳磕着瓜子。

  刘彻也不在意,一出函谷关就是河南郡,再往东南走就是淮南国。

  相比较那些比较远的诸侯国,刘彻想要拿下刘安简直不要太简单。

  说实话,上林苑驻扎的这八校尉就是防刘安的。

  淮南国离长安城也近的很,一入函谷关那也是一马平川的地界。

  就这样,淮南国相告寿春县丞,淮南王刘安告淮南国相。

  刘彻索性也不让河南郡太守审理了,直接把案件交给了廷尉府。

  查来查去最终还是查到了淮南王的头上。

  长安城中的公卿大臣一致认为应该直接逮捕淮南王刘安。

  可是刘彻觉得直接把自己的叔叔抓到长安城来,毕竟不算个事。

  人嘛,面子工程还是要做做的。

  于是刘彻就派了一名中尉去了淮南国,向淮南王刘安询问事情的真相。

  虽然已经查清楚了,刘彻还是尽可能的给刘安一些尊严。

  中尉到了淮南国,和颜悦色的对待淮南王,其他事情一概不问,只问雷被的事情,也没说到刘彻会对淮南王有什么惩戒。

  淮南王原本是想杀了中尉然后直接造反的,见到中尉这个样子,就收起了杀心。

  就这样中尉得以平安回到长安城。

  淮南王等于是向中尉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那些公卿大臣们又要求刘彻按照律令处死淮南王刘安。

  可刘彻直接拒绝了。

  在他看来,是雷被有错在先,刘安是一时愤怒才忘了自己的律令。

  如果以这样的理由杀掉刘安,前不久杀掉主父偃平息诸侯王怒火的事情就等于是白干了,而主父偃也是白死了。

  最终刘彻决定只削去淮南国的两个县,而且还派了之前询问淮南王情况的那个中尉去宣布判罚。

  刘彻这完全就是想暂时压着淮南王刘安,不让他有理由造反,而且还能削弱淮南国的实力。

  传出去诸侯王们也会说刘彻仁慈,而不会想到其他的东西。

  淮南王的事情只是一个小插曲。

  大汉的秋日大祭终于是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