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玩火
越来越大,甚至真的可能到达像张远说的那样,足可以威胁到皇权。
秦始皇做的是给中华民族定下统一的论调,只要不是统一的状态,那么就都是分裂的国家状态。
这才导致后人为了统一整个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付出血的代价,就是不可以舍弃任何国土,即便是一平方米的国土都不能够舍弃。
而刘彻为什么功在千秋?他一生都在为扩充中国的版图而战,且不管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从他开始中国人或者说汉人可以站在天山上,站在东北平原上,站在东南亚,站在北方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说上一句话。
我脚下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
这就叫做功在千秋!
现在刘彻的目标则是将大汉所有的权力都揽到自己这里来,为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让全天下只有一个声音,刘彻不能做一个仁和的皇帝,凶狠暴戾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宋朝的皇帝倒是仁义道德了,经济也蓬勃发展了,但是骨气呢?民族的脊梁呢?
对外族狠,对自己人狠,对自己更狠,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皇朝。
张远直接将事情的本因扯到是儒家不满足现在的地位,想要争权夺利了。
百分百能够让刘彻忽略掉自己犯下的一点点‘小错’。
“对,陛下一开始既然没有让经学大家当太学令,而是让臣出任太学令一职,并且让吾丘寿王出任太学丞,枚皋出任杜县县令。
臣斗胆猜测一下陛下的心思,陛下您的目的应该就是想要我们这几人凭借手上的权力压制往后人数会越来越多的儒生。
如若太学令一职给了一个真正的儒生,不说短时间内,只怕不出三年或者是五年,杜县内就会出现一种景象。”
“什么景象?”
“只知孔子而不知陛下!”
“什么?”
刘彻狠狠地拍了一下案桌,然后伏下身去盯着张远。
就好像是张远会引导杜县百姓这么做一样。
“陛下切莫以为臣这是在危言耸听。
这次杜县之事,陛下难道还看不清么?
臣没有调查幕后指使者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董仲舒,此人就在太学之中。
可能是五经博士,也可能是任何一个讲师,但是不管是谁,只凭借他们的力量就差点把臣一个卿大夫弄的臭名远扬。
陛下您想想,要是真的是一个真正的鸿儒在背后推动,臣就是有千万张嘴也说不过天下儒生。
这次臣直接用陛下您给臣的权力,强行镇压近四千儒生,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是不这么做,臣用其他的办法,最后还是要像那些儒生们妥协,然后从现在的位置上退下来,说不定还要获罪下狱。”
张远不知道自己今天这么说,会让刘彻对儒家形成多么大的坏印象,也不知道这些言论会对往后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怎样的影响。
他只知道,有儒家的弟子出招了,不接着那不就是看不起对方么。
这么长时间以来,张远对儒生们可是一直抱着彼此尊重的态度,你不招惹我,我就不去招惹你。
&
秦始皇做的是给中华民族定下统一的论调,只要不是统一的状态,那么就都是分裂的国家状态。
这才导致后人为了统一整个中国,一次又一次的付出血的代价,就是不可以舍弃任何国土,即便是一平方米的国土都不能够舍弃。
而刘彻为什么功在千秋?他一生都在为扩充中国的版图而战,且不管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但是从他开始中国人或者说汉人可以站在天山上,站在东北平原上,站在东南亚,站在北方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说上一句话。
我脚下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属于中国的!
这就叫做功在千秋!
现在刘彻的目标则是将大汉所有的权力都揽到自己这里来,为了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让全天下只有一个声音,刘彻不能做一个仁和的皇帝,凶狠暴戾是必要的,但是也要有一颗清醒的头脑。
宋朝的皇帝倒是仁义道德了,经济也蓬勃发展了,但是骨气呢?民族的脊梁呢?
对外族狠,对自己人狠,对自己更狠,才能成就一个伟大的皇朝。
张远直接将事情的本因扯到是儒家不满足现在的地位,想要争权夺利了。
百分百能够让刘彻忽略掉自己犯下的一点点‘小错’。
“对,陛下一开始既然没有让经学大家当太学令,而是让臣出任太学令一职,并且让吾丘寿王出任太学丞,枚皋出任杜县县令。
臣斗胆猜测一下陛下的心思,陛下您的目的应该就是想要我们这几人凭借手上的权力压制往后人数会越来越多的儒生。
如若太学令一职给了一个真正的儒生,不说短时间内,只怕不出三年或者是五年,杜县内就会出现一种景象。”
“什么景象?”
“只知孔子而不知陛下!”
“什么?”
刘彻狠狠地拍了一下案桌,然后伏下身去盯着张远。
就好像是张远会引导杜县百姓这么做一样。
“陛下切莫以为臣这是在危言耸听。
这次杜县之事,陛下难道还看不清么?
臣没有调查幕后指使者是谁,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董仲舒,此人就在太学之中。
可能是五经博士,也可能是任何一个讲师,但是不管是谁,只凭借他们的力量就差点把臣一个卿大夫弄的臭名远扬。
陛下您想想,要是真的是一个真正的鸿儒在背后推动,臣就是有千万张嘴也说不过天下儒生。
这次臣直接用陛下您给臣的权力,强行镇压近四千儒生,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若是不这么做,臣用其他的办法,最后还是要像那些儒生们妥协,然后从现在的位置上退下来,说不定还要获罪下狱。”
张远不知道自己今天这么说,会让刘彻对儒家形成多么大的坏印象,也不知道这些言论会对往后几千年的历史形成怎样的影响。
他只知道,有儒家的弟子出招了,不接着那不就是看不起对方么。
这么长时间以来,张远对儒生们可是一直抱着彼此尊重的态度,你不招惹我,我就不去招惹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