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横渠四句
�只有秦地、楚地、赵地、齐地、魏地、韩地、燕地之说。

  无论在何地,现如今只有一种人存在,那就是汉人。

  臣相信这片土地之上的汉人,会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繁衍百世千世万世。”

  只是换了个说法,偷换了一个概念,刘彻并没有听明白张远话里面的实际意思。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只要土地上的人都是汉人,那么大汉就会永远存在。

  “说得好,卿大夫张远之志向亦是朕之志向,朕希望诸公也能以此为志向。”

  “臣定当以此为志愿,兴盛大汉,为我大汉万世之盛,定不朽之基础。”

  张远每每听到这些人齐声说这些话,总觉得这些家伙是不是提前商量好的,怎么就能说这么齐。

  “好,朕当于诸公一起努力。

  既然开办太学无人反对,那便拟旨。

  王遂。”

  “仆在。”

  “拟旨,擢升工博士张远为太学令,替朕监管太学。

  五经博士皆入太学教学,开五经学科,太学学子由各郡县察举。”

  王遂立马就下去让人写圣旨去了,开太学是全国的大事,并不是只是把一道旨意传给张远就算行了,而是要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

  “诸公认为太学应该在何处开办?”

  胡毋生抢着说道。

  “陛下,臣认为厨城门东侧那片宫殿可为太学之场所。”

  张远现在已经是太学令了,那就等于是校长,而是还兼任了教育部部长,怎么能让下面的一个教授比比叨叨的。

  “陛下太学不可在厨城门东侧开办。”

  “太学令说说为何不可?”

  “陛下,您想想厨城门西侧就是东市,白日东市人声鼎湖喧喧扰扰,夜晚那里又成为了灯红柳绿之地。

  胡博士提议再次,难不成是让学子们白日无法专心听课,下了课后又去寻花问柳吗?”

  胡毋生一时气急,脸色闷的通红,连连否认道。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啊。”

  刘彻笑了笑,这样的场景他其实最爱看了。

  “博士不必解释,朕明白。

  太学令说的有道理,那依你看,太学该在何处办学?”

  “浐水西侧杜县。”

  “此处有什么优势吗?”

  “回禀陛下,自从陛下把杜县纳入上林苑范围之后,此城百姓都已经搬离。

  一座县城便因此荒废,若在杜县开办太学,一是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修建建筑。

  二来是周围风景也不错,为文人所喜好。

  三就是安静,学子们能在那里安心学习。”

  刘彻也许久不打猎了,上林苑大部分地区早就荒废了,只是不想朝令夕改这才保持了现象。

  “如此甚好,就在杜县开办太学。”

  “陛下,臣还有个请求。”

  “说。”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