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真实的碑记拓片
整和文字华丽。这种文体开始于唐朝,但在明朝嘉靖年间,这才真正的得到了发扬光大。由于明世宗嘉靖帝信奉道教,好长生之术,宫中每有斋醮,就必须命臣子为他撰写这种青词。而当时的第一青词高手,那就是严嵩之子严世蕃这个家伙,他所写的青词往往最能合嘉靖皇帝的心意。”

  娃娃道:“原来如此,看来他们父子也不过只是靠着拍马屁起家的,并非有什么真材实料吧。”

  小道士道:“不错,虽然我几乎没有上过学,但是我从那些戏曲和影视剧中,也知道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好玩意,一对的大花脸坏蛋。”

  萧清风道:“这倒也并不能如此的一概而论,就严嵩个人而言,仅仅在书法和文学上面,他就有相当的成就。当然这些不是咱们现在讨论的问题。但是,就当是他们父子权倾天下富可敌国而言,严世蕃在事先替他父亲严嵩秘密的大修陵墓,这应该是绝对可能的。因为古代人都普遍存在着视死如生的想法,尤其是那些达官贵人,他们大都会在生前为自己或者长辈大修陵墓,想着让他们死后,也能像生前一样继续享受那些荣华富贵。”

  静心道:“想必,最后主墓中的那块石碑上面,肯定讲解的非常清楚了吧?”

  萧清风道:“不错,那些拓片上面的文字,正是介绍了严世蕃如何选定这个奇穴,又是如何耗费巨资修建这座大墓的整个过程。以及等到后来严嵩倒台之后,他又是如何的感慨和自嘲。原来,早在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也正是严嵩权势最盛的时候,严世蕃便已经选中了这处奇穴,开始着手秘密的为严嵩修建陵墓。这一修就是五六年,等到了嘉靖三十八年的时候,这座大墓就已经修建完毕。而且人家严世蕃极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父子把持朝政多年,当然树下的政敌也就数不胜数了。他为了防止日后别人觊觎这古墓之中的宝物,更为了防止人家日后清算,于是不惜重金不仅修建了这真假迷魂双墓,而且还在里面设计了大量的消息机关。但是谁曾想,这位严阁他老人家身体倍棒吃嘛嘛香,已经到了快八十岁了还依然硬硬朗朗,没有一丁点迟暮老人的样子,更别说什么驾鹤西游了,这座大墓也就只能一直默默的闲置在那里。最后更加可笑的是,还没等人家严嵩自己先死,这个严世蕃就被皇帝下旨斩杀在了他老子的头里,到头来一切也就都成了荒唐的泡影。”

  娃娃道:“不是说,这座大墓是后来人家严世蕃自己封存的吗,那里面到底有没有事先放进去的陪葬品。按道理,不应该像那个杨老六所说的空空如也吧,因为这也太有点不符合逻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