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另觅他法
�边做管事妈妈,此等之事说与她们分担也是颇为不妥。
忠心之说,暂且撇开一旁,日后若是无心再留身边,又该如何是好?想到这种种可能,自是再无意让她们介入其中之想了,惟有同胞的手足,才是此生不会断了联系之人。
如今小七、小八那里虽已再无二房的监视,但他们两人多年来的长相,都被二房派遣一旁之人记在心中,只怕尚不能轻易入京与自己团聚,反倒是久未露面的胞兄可悄然走上一回。
而南方之行,又与那位郡王长子偶然再度碰面,京畿近些时日自是少去为妙,反倒在京城之中不会与其相遇。眼下既要避着身边之人作画,又要将她们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分析,重新录入在案,的确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好在铺中之事,就算进展有些缓慢,却也当得平稳二字。归功之人自是他们兄妹三个,但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婍姐儿,每每得空也会静下心来,仔细思量还有何种货品,既能与布庄有所联系,又可以此为借口,进而又能同内城之中旁的铺面,有些平常的生意往来。
本就是在外城设了铺面,相信有了货品要按时送入内城交货,也是稀松平常的很。再三考量之下,好似也仅有此法,方可不借助此刻已成名的霞光阁,便可自由出入内外两城。
“小姐是说让南面的田庄自制丝弦,再卖与那些设在内城之中的制琴作坊?”一旁尚未回过味来的小丫鬟黄桃,已是半带疑惑的神情望向了过来。
而并肩立定一侧的大丫鬟文竹与陆娘子,却是再明白不过。这是小姐有心将商户的察访一事,扩展到内城之中所致。今日初闻此桩也是既有欣喜,又感意外。
毕竟这丝弦要如何制成,自己一行中怕是无人知晓分毫,小姐却有为何偏偏选中了这桩,也难免有些不解。但当听完了这旁之人的娓娓道来后,她们才算明白了关键所在。
“用丝我们在南方的田庄就是现成的,与其每年都售卖与丝商,倒不如自己留下些许,另找一条出路为好。一来,可在蚕丝价钱低廉的年份里,不至于听天由命,一切都被那些丝商握在手中。二来,就是为了将此一项卖入内城之中,才好便于出入察访京城里名头在外的各大商号。”
环视了一周后,见屋内众人皆已为之颔首连连,才又接着道:“另外也是为了今后,可借由这桩买卖给铺内多添一分稳妥的进项,方才能够早日将那些村民,及早接了来京郊安定下来。”
“毕竟,那般的身份还是早些舍弃为妙!”顿住片刻后,已是幽幽叹了一声。而这句轻叹在陆娘子听来,却是格外惊心。旁人或许不甚明白,自家小姐的这一句感叹意义何在,但陆家姐妹在自家兄长的详谈之下,才更为确定了早日迁入京郊这片,或许才是他们从此得以脱身的唯一之路。
再联想起之前,小姐曾多次提及过的朝中巨变,或许与今日的提及也不无关系。就小姐几乎从未出过偏差的眼光而言,陆娘子也是深信不疑的,想必定是离此一时刻已为时不远了。
如此一来,也可说明了小姐为何直接点名,不远千里招回了自家兄长接手布庄。不但有意在此桩之后,将布庄归入自家名下恐怕也是为了那避祸一说。
这就好比,小姐与三爷他们兄弟早在数年前,就已想到了要在海岛之上另设那,万事不求人的自足田庄所在。或许在小姐看来,这被刻意设在外城之中的铺面,也同样可使得陆家顺理成章,躲过随后那意想不到的劫难?
心中已有确定,自然倍觉感激,以小姐此般的出身,却能为自家这一再普通不过的行伍人家,思量地如此周全妥贴,也惟有全心全意�
忠心之说,暂且撇开一旁,日后若是无心再留身边,又该如何是好?想到这种种可能,自是再无意让她们介入其中之想了,惟有同胞的手足,才是此生不会断了联系之人。
如今小七、小八那里虽已再无二房的监视,但他们两人多年来的长相,都被二房派遣一旁之人记在心中,只怕尚不能轻易入京与自己团聚,反倒是久未露面的胞兄可悄然走上一回。
而南方之行,又与那位郡王长子偶然再度碰面,京畿近些时日自是少去为妙,反倒在京城之中不会与其相遇。眼下既要避着身边之人作画,又要将她们收集来的资料整理分析,重新录入在案,的确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完成的。
好在铺中之事,就算进展有些缓慢,却也当得平稳二字。归功之人自是他们兄妹三个,但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婍姐儿,每每得空也会静下心来,仔细思量还有何种货品,既能与布庄有所联系,又可以此为借口,进而又能同内城之中旁的铺面,有些平常的生意往来。
本就是在外城设了铺面,相信有了货品要按时送入内城交货,也是稀松平常的很。再三考量之下,好似也仅有此法,方可不借助此刻已成名的霞光阁,便可自由出入内外两城。
“小姐是说让南面的田庄自制丝弦,再卖与那些设在内城之中的制琴作坊?”一旁尚未回过味来的小丫鬟黄桃,已是半带疑惑的神情望向了过来。
而并肩立定一侧的大丫鬟文竹与陆娘子,却是再明白不过。这是小姐有心将商户的察访一事,扩展到内城之中所致。今日初闻此桩也是既有欣喜,又感意外。
毕竟这丝弦要如何制成,自己一行中怕是无人知晓分毫,小姐却有为何偏偏选中了这桩,也难免有些不解。但当听完了这旁之人的娓娓道来后,她们才算明白了关键所在。
“用丝我们在南方的田庄就是现成的,与其每年都售卖与丝商,倒不如自己留下些许,另找一条出路为好。一来,可在蚕丝价钱低廉的年份里,不至于听天由命,一切都被那些丝商握在手中。二来,就是为了将此一项卖入内城之中,才好便于出入察访京城里名头在外的各大商号。”
环视了一周后,见屋内众人皆已为之颔首连连,才又接着道:“另外也是为了今后,可借由这桩买卖给铺内多添一分稳妥的进项,方才能够早日将那些村民,及早接了来京郊安定下来。”
“毕竟,那般的身份还是早些舍弃为妙!”顿住片刻后,已是幽幽叹了一声。而这句轻叹在陆娘子听来,却是格外惊心。旁人或许不甚明白,自家小姐的这一句感叹意义何在,但陆家姐妹在自家兄长的详谈之下,才更为确定了早日迁入京郊这片,或许才是他们从此得以脱身的唯一之路。
再联想起之前,小姐曾多次提及过的朝中巨变,或许与今日的提及也不无关系。就小姐几乎从未出过偏差的眼光而言,陆娘子也是深信不疑的,想必定是离此一时刻已为时不远了。
如此一来,也可说明了小姐为何直接点名,不远千里招回了自家兄长接手布庄。不但有意在此桩之后,将布庄归入自家名下恐怕也是为了那避祸一说。
这就好比,小姐与三爷他们兄弟早在数年前,就已想到了要在海岛之上另设那,万事不求人的自足田庄所在。或许在小姐看来,这被刻意设在外城之中的铺面,也同样可使得陆家顺理成章,躲过随后那意想不到的劫难?
心中已有确定,自然倍觉感激,以小姐此般的出身,却能为自家这一再普通不过的行伍人家,思量地如此周全妥贴,也惟有全心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