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果不其然(下)
�回府没几日的太夫人入手,让她婆媳二人为金银之事生出间隙,才好叫那头人手短缺,尽快撤了外头的监视之人?”

  “是有此等打算,但如今要紧的事,昔日不懂持家的太夫人,好似真因多年外放的日子,已然忘却了奢华为何物?时至今日,再不曾传出半点异动来,却是让人无从入手!”

  不想这句出口,却被那旁的林妈妈微笑着摇头了摇头,直言反问一句道:“小姐这话却是错了,你可曾见过几人能改变了半辈子的习惯?有道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想当年主子还未守这望门寡时,老奴也曾与那位打过几个照面,虽不好全然看透,但对其骨子里爱显摆的性子,却是印象深刻的很!”

  “无论是寻常亲友间的走动,那位也是事事爱与人一争高下,从衣料的讲究上,已是令人咋舌不已,更别提每年花费在置办各色头面上的银子了,只怕更是难得一见的主。”顿了一顿,才轻笑着继续告诉起来:“别看她娘家也算是家境颇丰,但比起国公府的财力来,却是相距甚远!”

  “说句不好听的,当年虽因其父为求一路亨通,她才无奈做了老国公爷的继室。一般人家似她这般十六、七的年岁,自是不会如此屈就出嫁,但她娘家父亲却是官迷的厉害,才委屈万分地上了花轿。或许正因如此,她自幼养成的奢华性子,更是变本加厉,越演越烈直到你祖父亲自命人,送了她悄然出府才就此作罢。”

  听到这里,婍姐儿也好似信心重燃一般,试着分析了起来:“若说当年她被外放出府,确实因奢华无度所致,那无论是二房也好,还是府里的家生子们也罢,皆是心知肚明的。只是碍于府里的颜面,才不敢提及一二罢了,至于如今那位国公夫人只怕更是心有余悸。”

  “小姐所猜测的怕是十有*。贺先生所获的消息虽不多,但而今我们既然在京城设了米行,自然可与国公府名下的斗满仓,做些小本买卖不是?”

  提到此桩,婍姐儿也已颔首微笑:“妈妈同我想到一处去了。当初还未曾决定要用那三间铺子,做何等营生,既能兼顾及时获取京城大小消息一桩,又可维持铺面的日常开支。谁知是人算不如天算,先是蔡记这头的突发情形,而今又看到了此举的另一项好处,自是越快越好!”

  “我哥哥那里倒是无需担忧,毕竟有这几年的历练,我都已能来往南北各地多次,更何况是他?再说还有贺管事在京城坐镇,又是地处那般的街巷,自是不会引得外人留心一二。”不觉抬头看了眼,那旁的老妈妈:“只求保本便好,略有有余的生意更是无人问津!”

  果然三日后,迟迟而返的黄桃才由怀中,小心取出书信两封递到自家主子面前:“三爷近日便可抵达,而姑太太的马车已是到了贺先生处,只是为避人耳目不曾前往书肆后院的茶楼小坐,只多留了一日做休整。”

  “你可曾听我哥哥提及,贺管事筹备京城开张一事,还需多少银两?”一旁林妈妈也是满眼的认真,被这里左右两人望向过来,小丫鬟不免是略有不解,当日她急着上路,自是不曾听闻后面主子与林妈妈的一番详谈。

  只见小姐身边的樱桃,已是低声在其耳边解惑几句,才算明白了大概,连连颔首道:“小姐无需担忧。贺先生说了,书肆如今虽是结余不多,但拿出两百两重新修整京城那头的铺面,还是不难。至于铺中的货源与伙计,倒是不敢胡乱在外寻人,只等来年通航后,先回南方接了贺管事的两个侄儿前来,暂作帮手也就是了。”

  “这般也好,毕竟知根知底更是妥当!”那旁林妈妈已重重点了点头,偏过身子比了比京城的方向,意味深长地提醒了这旁之人一句:“只是如此一来,便要晚上些日子,才可与斗满仓做几单小宗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