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十三章 两年
替人传话罢了,真要有心试探,只怕以那位的手段大可暗中进行,何苦又慎重其事的跑上一趟?”
轻笑两声后,更是摇头直叹:“果然还是被小东家说准了,因为这书肆是我头一回接手的买卖,才会如此力求完美。而且,同那蔡记合作另设了分号,也一并将其视作了自家的产业了。”
“真要论道起来,那蔡记到底不好明着出面……。”无意顺口接了这么一句,姐弟俩却都愣在当场。没错,那另设在京城的分号,明面上的的确确是自家所有,倘若新来的掌柜不曾识得自己这个正经东家,反倒同这蔡记的账房颇为相熟,岂不是乱了章法!
再则,他们那头也是一心想要掩人耳目,依然随心而为怕是适得其反。果不其然,四日后那几个候选之人的根底,都依次被叶账房摆在桌面之上:“当初说定合作事宜时,我们东家也曾忽略了这项,却是辛苦贺东家,再跑上一回了。这里统共六个人选,既又京城本地的老掌柜,也有年岁不高却已能独当一面的两人,贺东家以为如何?”
这旁叶账房的话音刚落,就听得一旁的书童已开始娓娓道来。
从那几人的出身门第说起,直到他们此前的各项差事,也是毫无遗漏之处,就连亲戚中与别家商号有无关联,都不曾放过一丝。显然对于这家分号看得极为重要,不明其中的缘故何在,只相信定是与自家并无关联,便好。
细细过目了一摞记录,又同陪坐在旁的三弟低声交换了几句,才最后与叶账房定下了那掌柜的人选。而后,又说定了分号的账目都由位于京畿的总号转手,再交由叶常年留在京畿这片的叶账房手中。
就此京城的那家,便正儿八经的成了自家开设的分号,至于室内的诸多布局,却与京畿这处略有些不同。但这后院茶室中最有特色的鲜肉烧卖,到底还在那京城的分号中卖得十分红火。特别是每到冬笋上市的时节,更是早早就被人预订一空。
对于,这般书肆之内又设茶室的买卖家,起初之时也同京畿的总号如出一辙,光顾者寥寥。但自从被一大户人家的夫人看中,时不时领着自家的女眷亲戚们,在自成一格的雅间内小坐后,这隐在书肆铺面之内的茶室,便成了外城中妇人们时常可以一坐的理想之所!
不同别旁,这里的茶室格局虽由普通的民居改建而来,但用上草木将院中隔出通道来的法子,确实让这些不愿与外人遇上的贵门女眷们安心万分。
别问京畿那家总号,为何就不曾将法子做到极致,只是因为实际条件有限,本就占地不广的四合小院,又如何同京城那头偌大一个二进院子一较高下?
再别提京城分号的正经东家,那可是财大气粗的蔡记米行,漫说一口气圈下了三个相连的双门脸儿铺面,就是占下了足足半条街,也是不足为奇!
“只可惜,那会儿不曾想到单设一处,留给那些名门世家的女眷们独用,如今看来这财力雄厚的好处,却是毋庸置疑的哦!你说小东家那许多好法子,若是愿意拿出来同他们家合作,只怕早已是家产数以万计咯!”一转眼,已有两年时光了。
此刻正算清了最后一笔银子的贺管事,不由抬头瞥了一眼被自家二姐大理地井井有条的书肆,已是忍不住赞了一句。
却见这旁正埋头誊写请柬的贺氏,不以为然的略露笑意:“那时我们才初来乍到,想要得了刘府的倚仗,自是不敢太过特立独行。这些年往来南北两地跑买卖,你又何曾见过几家是专为妇人出入便利而另设雅间的?”
“只怕无论是酒楼也罢,还是如同我们一般专做茶点、小食,只为客人们设一处可得坐定说话的�
轻笑两声后,更是摇头直叹:“果然还是被小东家说准了,因为这书肆是我头一回接手的买卖,才会如此力求完美。而且,同那蔡记合作另设了分号,也一并将其视作了自家的产业了。”
“真要论道起来,那蔡记到底不好明着出面……。”无意顺口接了这么一句,姐弟俩却都愣在当场。没错,那另设在京城的分号,明面上的的确确是自家所有,倘若新来的掌柜不曾识得自己这个正经东家,反倒同这蔡记的账房颇为相熟,岂不是乱了章法!
再则,他们那头也是一心想要掩人耳目,依然随心而为怕是适得其反。果不其然,四日后那几个候选之人的根底,都依次被叶账房摆在桌面之上:“当初说定合作事宜时,我们东家也曾忽略了这项,却是辛苦贺东家,再跑上一回了。这里统共六个人选,既又京城本地的老掌柜,也有年岁不高却已能独当一面的两人,贺东家以为如何?”
这旁叶账房的话音刚落,就听得一旁的书童已开始娓娓道来。
从那几人的出身门第说起,直到他们此前的各项差事,也是毫无遗漏之处,就连亲戚中与别家商号有无关联,都不曾放过一丝。显然对于这家分号看得极为重要,不明其中的缘故何在,只相信定是与自家并无关联,便好。
细细过目了一摞记录,又同陪坐在旁的三弟低声交换了几句,才最后与叶账房定下了那掌柜的人选。而后,又说定了分号的账目都由位于京畿的总号转手,再交由叶常年留在京畿这片的叶账房手中。
就此京城的那家,便正儿八经的成了自家开设的分号,至于室内的诸多布局,却与京畿这处略有些不同。但这后院茶室中最有特色的鲜肉烧卖,到底还在那京城的分号中卖得十分红火。特别是每到冬笋上市的时节,更是早早就被人预订一空。
对于,这般书肆之内又设茶室的买卖家,起初之时也同京畿的总号如出一辙,光顾者寥寥。但自从被一大户人家的夫人看中,时不时领着自家的女眷亲戚们,在自成一格的雅间内小坐后,这隐在书肆铺面之内的茶室,便成了外城中妇人们时常可以一坐的理想之所!
不同别旁,这里的茶室格局虽由普通的民居改建而来,但用上草木将院中隔出通道来的法子,确实让这些不愿与外人遇上的贵门女眷们安心万分。
别问京畿那家总号,为何就不曾将法子做到极致,只是因为实际条件有限,本就占地不广的四合小院,又如何同京城那头偌大一个二进院子一较高下?
再别提京城分号的正经东家,那可是财大气粗的蔡记米行,漫说一口气圈下了三个相连的双门脸儿铺面,就是占下了足足半条街,也是不足为奇!
“只可惜,那会儿不曾想到单设一处,留给那些名门世家的女眷们独用,如今看来这财力雄厚的好处,却是毋庸置疑的哦!你说小东家那许多好法子,若是愿意拿出来同他们家合作,只怕早已是家产数以万计咯!”一转眼,已有两年时光了。
此刻正算清了最后一笔银子的贺管事,不由抬头瞥了一眼被自家二姐大理地井井有条的书肆,已是忍不住赞了一句。
却见这旁正埋头誊写请柬的贺氏,不以为然的略露笑意:“那时我们才初来乍到,想要得了刘府的倚仗,自是不敢太过特立独行。这些年往来南北两地跑买卖,你又何曾见过几家是专为妇人出入便利而另设雅间的?”
“只怕无论是酒楼也罢,还是如同我们一般专做茶点、小食,只为客人们设一处可得坐定说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