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三章 高天原神称天照 东流王者夸大国(下)
sp;无论经飞狐峪出太行,还是沿河至下游,都会指向逐鹿之野,今之河北。而当时的山东则是大泽广岛之地。

  步黄帝之后,帝喾也曾东征,且迁都与亳。

  亳这个字,其实有很大学问。从字形上来说,它是与“亭”相对应的。

  亭字在甲骨文中的写法,是房间当中,一人安卧,故《说文》释诂:民所安定也。

  而亳这个字,广厦依旧,只是房间当中这个人是侧卧,枕戈待旦状。也就是说,亳,其实是指前线。所以被称为亳的并不是一个地方,比如上周之际,就有三亳之说。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安卓苹果均可。】

  北亳又称蒙,也称殷。而南亳就是后来的商丘。所谓殷商就是南北两亳之地。

  而西亳则在尹尹部落发迹的尹水之畔。

  所以除了帝喾是因为东征迁都于亳,后来被“封”到这里的大契,大羿和商均都是被放逐到边境前线的。

  之前笔者曾经说,夏与商其实是长期共存的两支部落。夏强时称后,逐大契商均于商。商强时,夏受商所封仍列崆峒十二部之首。

  由于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当时君王的控制力是不可能辐射到华夏九州的。因此穷夏商周三代其实都是盟长制度。

  黄帝破蚩尤,帝喾东迁,大羿灭十日,夏禹平九州,是华夏部落势力东扩的战例。

  而夏朝曾经短暂被有穷氏僭国,则是东夷西进的例子。

  商朝是被放逐至东夷的大契商均部落西归的历史,而尹尹则是趁势崛起于洛阳附近的部落。

  尹尹与商的关系也只是话语权高低的问题。尹尹部落在商初曾经短暂获得比商部落更高的威望,这就是尹尹僭商这段历史的真实寓意。

  商末西伯昌击败了夏部落后裔崇侯,成为西部最强部落,进而趁纣王伐东夷的时候东征灭商。

  黄帝后人姬姓周部落成为天下盟长,又将炎帝后人姜姓太公望封于齐统御东夷,再次形成炎黄共九州的格局。东夷部落也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在秦始皇称帝集权建制之前,华夏并没有真正的统一皇权。所谓夏商周也只是朝代,代表不同核心的历史时期。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