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兴波醋海鸾凰斗 潜踪鸡林鬼蜮藏
/>   由于寺中僧众此时大多集中在前院和膳房,此处更显冷清。

  庆云在院中站定,也不回头,叉手当胸冷然喝道,

  “朋友,既然想与庆某相会,为何此时还不现身?”

  “庆兄弟果然机警!若非我并未表露恶意,此时恐怕已经成为庆兄弟剑下之鬼了吧?”

  庆云听得来人声音,眉头一皱,缓缓回过头来,

  “李兄跟随至此,所谓何来?”

  随着一声尴尬的轻咳,墙后转出一人,正是老朋友李神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李某前来只是想探个口风。”

  庆云在寺院里故意绕路,李神俊知道自己被察觉,却仍然不远不近的跟着,想来就是一种邀约,想找个僻静的场所说话而已。

  想到此节庆云也不再故作姿态,只是防范依然没有松懈,双手擎剑抱拳,道了声,

  “李兄请讲!”

  “眼下这一手偷梁换柱,究竟是小龙王的意思,还是出自魏王的授意,不知庆兄弟是否方便见告?”

  偷梁换柱,那自然指的是二皇子假扮大皇子入寺一事。

  此计应当是大哥直接面禀魏王的,李神俊怎么这么快就可以知道,而且在此时直接点破?

  庆云顿时心生警觉,想起前日里虫二先生对李家的态度,更觉蹊跷。

  于是他仍然保持着抱剑的姿势,双手并未落下,只是冷冰冰得盯着对方,等待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敲黑板时间《《《《《

  关于文字之前的上古史,口口相传千载百年,再被后人整理刻在简上,往往已经面目全非。有的版本众多相互矛盾,有的玄幻神奇言语失实,但是经过整理,还是能拼出一些合理的脉络。比如说文章中多次提到的三韩起源,殷人,吴人,越人之说,很多读者对此早已颇有微词。没有关系,我们这里,先从新罗越人说说起。

  文中其实多次有提到,越人盘瓠氏的国度,国号大罗,这一点并非笔者杜撰。

  罗国是上古方国,其由来众说纷纭。有人引《左传》杜预的注解说罗国乃熊姓,楚后也,杜氏这种说法有个常识性的错误,熊与罗都是氏,熊氏出芈姓(上古姓氏见前说)。罗楚同族的说法,在古代早就被否决,苏轼评此节时就直接指出“罗氏之先,无所见,岂左氏所称罗国哉?”。相对于《左传》,《路史》的记录就更加合理可信,“罗,后也入楚,有罗氏,罗侯氏。”,说明罗氏整合入楚人,是罗国为楚所灭,被征服之后的事情。

  上古封国与氏相关,之前我们曾提到,中国第一本权威姓氏典籍,其实是《周礼》。《周礼夏官》有“罗氏,掌罗乌鸟。”。乌鸟,是太阳的象征,夏日之阳,乃是火官。所以罗氏为火正祝融之后的说法比较靠谱,罗氏传谱说罗氏乃是祝融八姓中的妘姓之后(楚之芈姓亦为八姓),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祝融八姓部落包含了南蛮民族主体,比如前文提到的大彭国,徐夷,诸暨吴人先祖(斯姓部落)等等。妘姓部落被芈姓部落挤压的路线,其实和越人被降周的楚人所逐的轨迹是完全相同的。妘姓方国在周朝之前本为东夷一支,周后因东夷故地封于姜姓太公后人,故而南迁。初周楚国未下江南之时,古之云梦,今之两湖均为大罗国属地,日后因屈原投水而人尽皆知的汨罗江流域便是罗国曾经的腹地。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