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因祸得福识奇宝 未卜先知送良材
��不能烂在图纸上啊。

  既然今日有幸与你的义弟因梦相识,全是一场缘分。

  也许这是上天有意让飞鸢重现人间,贫道又安能逆天而行,不知成人之美呢?”

  信笺展开,上面龙飞凤舞,正是华阳先生的笔记:

  檀宗旧事,魏宫云谲,为师已窥端倪。令尊文远,身为齐将,虽存关切,不便北行。故与余相约,数载之内,当促汝北国游学。嵩山太室,天师北坛,一气连枝,汝必来思,故遗此书,敬待来时。汝既得神弩之图,定知其材难觅。为师云游数载,苦心孤诣,亦未得周全。建武元年尝游夷州,造诸岳,登越王射石之墟,访夷人太鲁之阁,于南夷山中觅得神树,韧不可折。又见龙王檀,刀斧难侵。遂雇夷人以锯伐之,径年乃断。夷王遣水路运至嵩山,所备亦经年。观云道长得之,当为建武四年事矣,此间周折,非言语可诉,望汝善用之。建武二年,华阳隐居记于夷。

  紫檀两尺粗细,神木径五尺有奇,

  均截为三丈,异香扑鼻,被缚在八轮联车之上。

  暅之捧着书信,心潮澎湃。

  原来数年之前,师父就已经和父亲在运作自己此次北行了。

  不过自己来的可能比师父之前预期略早了些,所以在观云道长寇冠云前看到了这封信件。

  这两段木头,历经三年,才由夷州送来,想来是师父为了弩机机体特别准备的木料,万万不能浪费了。

  哎?这么粗的树干,做弩机又用不了许多,如果用来做飞鸢……

  嗯,等我拿到了图纸可得好好计算一下。

  一旁的庆云却和护送神木前来的两个夷人言谈甚欢。

  这些夷州夷人,上古与中土越人同源,诸部杂处,各有领地。

  其中和中原联系最多的,便是北部的昆仑部落。

  他们与中原舟船往来做一些木料矿石生意,自汉而始,故而习俗已与中原差别不大。

  当年东吴造海舰,就曾自夷州购入不少木料。

  神木虽然硬度不高,但坚韧异常不宜折断,尤其天生防腐耐蛀,是最好的造船用料之一。

  而龙王紫心檀也是木中至坚,乃是做桅杆的好材料。

  因此孙权曾派出卫温,诸葛直二将助昆仑氏入山讨生番,争夺神木资源。

  这次助华阳先生牵线取木的就是昆仑族,这番更是派出了王子昆仑一宇亲自押送神木入嵩山。

  不过昆仑属地并不产木,这神木的砍伐其实是由昆仑盟友曹承汉的部落完成的。

  南夷州阿骊山盛产神木,曹族本是山中一个小部落。

  后来昆仑借兵攻山,掳千人而返,助曹族成为阿骊山第一大族。

  不过曹族为了彻底控制阿骊山,清剿余部,抵御其他部落渗透,

  也花了数年才稳定局势,以致东吴断了神木供应。

  卫温诸葛直也因此被“违诏无功”的罪名处决,传首夷州,以助曹族收买人心,用以安抚当年遭吴军讨伐的生番,尽快控制木源。

  这等帝王心术,也听得庆云唏嘘不已。

  东吴亡国之后,神木生意被孙恩垄断。

  孙恩卢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