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哼哈二将生怪眼 论说三国夸吴王
�名汉江,设四郡;
西征大宛,越葱岭,掠天马;
北逐匈奴,临北海,封狼居胥;
南夺交趾,立铜柱,君日南。
比之当日禹贡神州,开疆拓土,岂止倍焉?
然而曹魏之世,所守几成?
匈奴,东胡,羌狄诸部羽翼渐成,频探其爪。
公孙马氏,藩篱一去,曹魏之策,仅余怀柔。
今东胡诸部,只知有汉,不存魏晋,称关内皆为汉人,盖因其是。
而江东孙氏,起于一州之地,折蜀先主举国之兵于猇亭,拒魏文帝三路精英于江北。
教化山越,固政岭南,遗晋人衣冠南渡之巢穴,此其首功。
挥戈远征日南,夺汉时旧郡,吴境不曾让一寸汉土与荒蕃。
然而江东虎臣仍不自缚于汉时明月,为求军马,开源远航,扬帆瀚海。
遣万众拓土三韩,乃有百济之兴。
访夷州,幸朱崖,商通南海诸屿,遥呼大秦,另辟蹊径,此前人未有之功也。
比之魏蜀二国,全力内斗,私通五胡,吴王格局,如高山仰止。
上古奇书《河图》有谶,女娲的后人终将出现一位王者一统昆仑九州。
拓跋女娲同出地皇,我辈怎能以神州一隅为志?
复汉时江山,拓土四方,九州而一,方为我元氏抱负。
心存此志,焉能如曹刘龃龉汉中,而忘天下之大乎?
今天下南北两分,岛夷萧齐不仁,孤固当取之。
然而柔然,高车,高句丽,莫非汉土;
流沙,瀚海,山外山,亦是昆仑。
吴王所图,孤心戚戚。”
元宏如此盛赞吴王,令在座主人都大感意外。
但见他言辞铿锵,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嗯,还是他不容辩驳的君上威仪,
这金口玉言一开,那自然就是定论了。
安丰王急忙拊掌收官,大赞乌林,濡须,猇亭,石亭诸役。
刘备曹丕几伐东吴,无一胜绩,反而双双殒命。
难为了大眼瞪竖眼,这对难兄难弟可是什么都不懂啊,只能跟着嗯嗯啊啊。
不过庆云听得倒也入味。
魏王所寻这个切入点,他以前并没有想过。
仔细算来,整个三国投入十万兵马以上的战役,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线,东吴的战绩着实不赖啊。
想当年刘备折全国之军于猇亭,同年曹丕也趁吴蜀鹬蚌相争之际倾举国之力伐吴,
他不但御驾亲征,还派遣东线的张辽,曹休,臧霸,贾逵,王凌;中线曹仁,王双;西线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文聘,等等等等……总之当时魏国数得上的名将,几乎都被投入了这场战役。
结果吴国没什么事儿,魏国倒折了张辽,曹仁两员肱骨之将。
再比如张辽八百突骑对南渡十万吴军发动奇袭,直逼凌统三�
西征大宛,越葱岭,掠天马;
北逐匈奴,临北海,封狼居胥;
南夺交趾,立铜柱,君日南。
比之当日禹贡神州,开疆拓土,岂止倍焉?
然而曹魏之世,所守几成?
匈奴,东胡,羌狄诸部羽翼渐成,频探其爪。
公孙马氏,藩篱一去,曹魏之策,仅余怀柔。
今东胡诸部,只知有汉,不存魏晋,称关内皆为汉人,盖因其是。
而江东孙氏,起于一州之地,折蜀先主举国之兵于猇亭,拒魏文帝三路精英于江北。
教化山越,固政岭南,遗晋人衣冠南渡之巢穴,此其首功。
挥戈远征日南,夺汉时旧郡,吴境不曾让一寸汉土与荒蕃。
然而江东虎臣仍不自缚于汉时明月,为求军马,开源远航,扬帆瀚海。
遣万众拓土三韩,乃有百济之兴。
访夷州,幸朱崖,商通南海诸屿,遥呼大秦,另辟蹊径,此前人未有之功也。
比之魏蜀二国,全力内斗,私通五胡,吴王格局,如高山仰止。
上古奇书《河图》有谶,女娲的后人终将出现一位王者一统昆仑九州。
拓跋女娲同出地皇,我辈怎能以神州一隅为志?
复汉时江山,拓土四方,九州而一,方为我元氏抱负。
心存此志,焉能如曹刘龃龉汉中,而忘天下之大乎?
今天下南北两分,岛夷萧齐不仁,孤固当取之。
然而柔然,高车,高句丽,莫非汉土;
流沙,瀚海,山外山,亦是昆仑。
吴王所图,孤心戚戚。”
元宏如此盛赞吴王,令在座主人都大感意外。
但见他言辞铿锵,有理有据,
最重要的,嗯,还是他不容辩驳的君上威仪,
这金口玉言一开,那自然就是定论了。
安丰王急忙拊掌收官,大赞乌林,濡须,猇亭,石亭诸役。
刘备曹丕几伐东吴,无一胜绩,反而双双殒命。
难为了大眼瞪竖眼,这对难兄难弟可是什么都不懂啊,只能跟着嗯嗯啊啊。
不过庆云听得倒也入味。
魏王所寻这个切入点,他以前并没有想过。
仔细算来,整个三国投入十万兵马以上的战役,绝大部分都发生在东线,东吴的战绩着实不赖啊。
想当年刘备折全国之军于猇亭,同年曹丕也趁吴蜀鹬蚌相争之际倾举国之力伐吴,
他不但御驾亲征,还派遣东线的张辽,曹休,臧霸,贾逵,王凌;中线曹仁,王双;西线曹真,夏侯尚,张合,徐晃,文聘,等等等等……总之当时魏国数得上的名将,几乎都被投入了这场战役。
结果吴国没什么事儿,魏国倒折了张辽,曹仁两员肱骨之将。
再比如张辽八百突骑对南渡十万吴军发动奇袭,直逼凌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