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紫苑囚龙栖浅水 帛书记事话英雄


  而虞秋的家族已经在赵国身居高位,正力促合纵联魏抗秦。

  这算来算去,卧底在末流小国的庆轲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庆轲权衡利害,便将此事应了下来。

  因为田氏庆氏都和齐国有关联,为不着痕迹,庆轲改称荆轲。

  荆乃楚姓,楚与齐秦都不对眼,更容易让燕太子接受。

  田光见得了准信儿,甚是高兴,他为了表明自己并非因为怕死而甩锅庆轲,更为了激发庆轲舍身成仁的斗志,竟然自戕以明志。

  庆轲强忍悲戚,带了田光的人头,用预先准备的说辞轻松取得太子丹的信任,挑拨太子丹斩了秦国降将樊於期,削弱燕国南向的影响力。

  这样一来,虽然行动还没有开始,却已经为齐国榨取到了最大利益,如此方不辜负田祭酒的一腔热血。

  太子丹使人绘了燕国地图作为诱饵,命庆轲以燕使的身份假意媾和秦王,并派秦舞阳为副使,名为辅助,其实是留了一道自己的眼线。

  高渐离送庆轲于易水,见有秦舞阳在侧,便托称友人,高歌送行。暗地里却依计一同潜入了秦国。

  庆轲一行到了秦国,因为身边插有耳目,并未先和盖聂联系。

  同时也没有暴露自己燕国使节的身份,而是着手四处调查民情,了解秦人风俗,以拟定有效的刺杀方案。

  秦都在泾渭两河流域,一直被水患困扰。

  (笔者案:远古的水患远比现在严重,这是自上一个亚冰期以来遗留的气候问题。)

  大量的壮丁和资源都用在了水利工程上,影响了军事和经济的发展。

  当时司职治水的冯氏家族,掌国之要务,权势自然也随之如日中天。

  秦王政封冯氏族长冯夷为河伯,将自泾渭交汇之处到黄河西岸间千里土地尽数封于冯氏,也就是后世三辅的左冯翊之地。

  河伯夷可并非一昧做面子工程的俗官,他更看重的是百姓民生。

  在筑堤,疏浚河道前,对灾民的救援安置同样上心。

  他一个人很难兼顾这数百里河道,于是便把四个儿子冯循,冯修,冯迟,冯黎都送上了一线。

  河伯旗到,灾民才有活路。

  于是关中百姓都将冯家人敬若神明,也不管什么规矩,把他的四个儿子也一并称做河伯。

  当然,私僭爵位乃是重罪,这称呼呢,就被百姓们做了技巧性地修改,只唤作循伯,修伯,迟伯,黎伯。

  这天庆轲来到了咸阳近郊,正是河伯最小的儿子黎伯负责的汛区。

  恰逢暴雨,河水漫堤,庆轲在天威之下亦是手足无措,只能寻找近处村庄和当地村民统一行动,以渡灾厄。

  这处村寨居民都来自同一个部落,他们身材高大,肤色偏白。

  头人自称乞伏氏,此时正在组织村人撤离。

  这时候又有一伙人赶来帮忙,领头的正是黎伯。

  村民见了,都甚是兴奋,奔走高呼,黎伯来了,黎伯来了!

  黎伯队伍里还跟来了两个女孩子。

  寒暄几句后,众人才知道同来的正是何黎伯的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