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似鸿门宴(2)
  在花寂的印象里,妈妈袁萍清是寒酸的。

  别说和家里最富贵的姨娘比,姨夫是当官的,官太太身上戴点珍珠翡翠都是自然应景的。

  可哪怕是和其他亲戚比起来,袁萍清是连一件首饰都没有过的。

  只有一枚金戒指,在家里那落了灰的地方,被认真的“藏”好,从未在手指上戴过一天。

  这金戒指,可能是袁萍清这大半辈子所拥有的唯一的贵重首饰。

  可怎么说呢?袁萍清是不在意的。

  尤其是生在那些物质都不充裕的年代,本身作为苦孩子的袁萍清,住在茅草屋,外面落大雨,里面下小雨,小时候穷过饿过受冻过,大了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在内心永远认为只有粮食棉衣关乎温饱冷暖,如此务实。

  她并不理解更不追求,金银珠宝锦上添花的东西,有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如果非要说珍贵,也无非是拿去换钱,到头来的实质性作用也是求得一口饭吃而已。

  因此她说她不在意穿金戴银,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而推脱的客气套话,这就是她内心的真实想法。

  结婚的时候,婆婆没有给袁萍清什么聘礼,类似三金五金还是多少金的连环套件,袁萍清都没有。

  忽然有一年,还是花寂低年级读幼小的时候,在乡下过暑假。

  不知为何,奶奶说要给花寂传一枚戒指,花寂之所以对这个事情有很深的印象是因为奶奶是抱着她说的,尤其是让花寂摸着那一枚戒指,那是一个小女孩第一次看见这种金色发光的小小的手指圈。

  市里面老许家给他们家某某某办了结婚的喜酒,爷爷依然不愿意回这伤心地,只能由奶奶出席,当时暂住花寂家,顺势把那枚戒指带来了。

  这时候,奶奶举着这枚金戒指,或许是以为花寂年纪小不当真,奶奶又当着花寂的面把这枚戒指给了花寂妈,并且郑重其事说:“这是专门给你的戒指。”

  一时半刻,袁萍清还颇为感动。

  虽然袁萍清不看重这些,但不代表她不珍惜这份馈赠。

  人往往就是这样,心里十分悲苦的时候,一点施舍都会看作莫大的情谊。

  这样一枚金戒指,袁萍清她从来没有戴过,其实浑身上下,也没有一串金项链与之匹配,光秃秃手指上一个金戒指,反而刺眼。

  又防着小偷摸走,所以,她将这枚毫无任何造型的金指圈,用红色毛线一层一层圈住,圈的完全看不见内里的金子成分,至今都藏在家里的衣柜顶部,袁萍清的理念是“最不起眼的角落便是最安全的地方”。

  后来,也不记得是什么语境了,好像是讨论起这个戒指,虽说年幼但也记得事情的花寂才和妈妈讲,她说,奶奶明明说过这个戒指是给自己的呀,应该就是同一枚呢。

  当时袁萍清的第一反应,便是“难道一枚戒指还要做两次人情?”

  花寂无意同妈妈去争这枚戒指的归属,因为在她心中,这枚看上去极其珍贵需要妈妈费心思保管的戒指,好像也不是什么很有用的东西。

  只是这件小事,在俩母女心里,落下了一个关于这个戒指“来历不明”的小闲话,但也只模糊带过,不曾深究。

  偶尔会拿出来让袁萍清取笑一下花平津:

  “你家老娘唯一拿了一枚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