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开天辟地第一皇帝
。”

  听到张余的这句话,韩爌就已经明白了,其他的都是假的,迎着陛下才是真的。

  这个,韩爌倒是不奇怪,儒家学派一直都是这么干的;不这么干的,全部都是小众的学派,好多其实都已经消亡了。

  而这么干,最有名、成绩最大的就是董仲舒。

  到现在为止还在说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韩爌却觉得不是这样的。

  当时的儒家真的比黄老师学更先进吗?

  也不是这么回事。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个时候,汉武帝一心一意的想要打匈奴,而儒家恰巧支持了他这个想法。

  无论是“高举十世之仇,尤可复也”的公羊学派,还是高举着大统一思想的其他入门学派,全都迎合了汉武帝当时的思想和政策。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得到了汉武帝的重用,从而一举成为了天下学门之最。

  到了韩爌这个层次,他们对这种东西领悟的就更深了。儒门的壮大从来靠的都不是讲什么仁义礼;如果依靠的是这些,那为什么孔子和孟子谁都没有成事?

  孔孟周游列国,他们的思想有没有得到认同?

  反而是荀子的思想,教出了一堆大家,从头到尾都被人所用。即便是到了大明朝,大明律依然如此,贯彻的还是法家的思想。

  荀子的学说之所以没能够兴盛和传承下来,很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天命论不为皇帝所喜。

  现在张余虽然打着的是兴汉唐之族的旗号,但干的却是以前前辈们就干过的事情。

  韩爌直接捋着胡子就笑了。

  因为他知道单单张余说的这一条,就足以得到陛下的支持。

  把太祖皇帝吹捧一番,然后再拿出一个兴汉唐之儒的提法。除此之外,再顺着陛下的务实,以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提法,向外扩散出去。

  这必然会得到陛下的支持,因为这就是陛下自己说的话呀。

  同时有了这个论点之后,很多事情就可以往外推了。比如重整官场风气,重塑务实的学风。

  在务实学派的领导之下,可以推行考成法,同时也可以在军队里推行唯军功论。

  解决了思想的问题,政策自然而然就能推行下去了。

  思想指导政策,唯有合适的思想才有合适的政策。

  思想不乱,政策才能有延续性。

  韩爌认识的很清楚,他抬起头看了一眼张余,心中不禁感慨,这个年轻人真的了不起。

  他可不觉得这是冯从吾提出来的,整件事情就是这个张余在策划。冯从吾被他抬出来,只是放在前面的牌位。

  看着侃侃而谈的张余,韩爌笑了。

  有这样的一个后辈是好事情,张余现在连官场都没有进入,等到他有一天能威胁到自己的时候,恐怕自己早就老死家里了。

  所以他对自己只有助力,这样的人不用用谁?

  见韩爌微笑看着自己,张余笑着说道:“不知阁老以为如何?”

  “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韩爌满意的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