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48章 席卷英伦(2)
和作品,也极难在电视、电影、互联网接连创造自己的时代之后,在舞台上重现数十年前那样的影响力。

  然而这一切被季铭打破了,备受关注而且热度强烈的华维,选择这位在欧美声名鹊起的中国巨星,作为自己的品牌代言人,显然意图通过季铭的个人形象消解西方社会的不信任……而伦敦的评论人们对这部威尼斯影帝获奖影片改编的作品,似乎也格外钟情,他们连篇累牍地盛赞《默》——即便当时它还没有公演……

  昨天,《默》在莫瑞斯剧院首演,季铭和凯拉·奈特利等演员,贡献了一场让所有观众起立鼓掌二十分钟的惊人表演。本报戏剧撰稿人劳伦斯先生也是观众中的一员,他认为《默》是近年来在艺术性和观赏性上都有极高造诣的经典音乐剧之一,经典之处在于,除了剧情和表演本身,当然还有演员本人的话题之外,这台戏剧没有植入任何政治正确,没有媚俗追求任何热点话题,它淡定地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并用更精彩的表演来展现给观众,我认为这足以给其它作品一定的启示。

  另一位特约评论人泰特说,《默》的诚意和水准展现在方方面面上,尤其是主演演员的强大能力,促使它成为一部几乎没有短板,而且在诸多方面都成就斐然的作品,也就说,无论观众偏爱什么样子的舞台剧,都可以在《默》那里寻找到。它确实是近年来极少见的上佳作品。

  ……

  《默》的大获成功,似乎具有特殊的意味,即便有人将它置于某种文明冲突的中心,也并不影响它征服普通的观众,并在西区、在伦敦,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引发狂澜。

  也许,我们应该单纯一点,乏味无趣的欧洲剧坛,来了一位如此优秀而惊人的中国巨星,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和兴奋的事情么?”

  《太阳报》的正面程度,显然让莫瑞斯剧院的很多人都非常意外。

  “还有《每日镜报》,这个是低配版的《太阳报》。”莫瑞斯神情诡异地把报纸递给季铭,上面也是一篇文采斐然的佳文,对《默》的夸奖,丝毫不逊色于《太阳报》。

  但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每日镜报》里援引的评论来自一个熟悉的名字——詹姆。

  “如我此前所认为的,《默》不仅没有任何辜负对它的期待,反而给出了巨大的惊喜……这是若干年内西区最值得一看的作品,在所有新的音乐剧里,更是独树一帜,每一个人都应该去看看它。”

  啊哦。

  “你说他是不是疯了?”莫瑞斯沉默了一会儿,突然猜测道:“或者是看到反响太好,抹黑不了,才突然改弦更张?我真的没法相信,我一夜没睡着,几乎一大早就开始买报纸,搜索新闻,结果——居然没有发现几篇负面的,更不要说足以产生巨大打击的大稿子,却在《每日镜报》这些地方,看见了一大批追捧的文章,天哪。”

  “这不是好事么?”

  “……可是来路不明的好事,难道不可怕么?”

  “那就去打听打听呗,”季铭只想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不用去打听了。”

  两人听到声音,转头看过去,鲁迪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显然这位消息灵通的家属,已经知道原因。季铭难得非常好奇,不知道锦鲤给詹姆等人安排了个什么意外,会有这么好的效果。

  “到底怎么回事?”

  鲁迪诡异地看了他一眼,然后跟莫瑞斯对视了一眼,一时无言:“昨天詹姆他们在看完《默》之后,一起去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