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二公九卿,御前告状!
一个穷乡小县城,一二万人口而已,政绩好坏关系不大。只是丞相府以此为凭据,对郡、县两级官员进行升迁、贬渎而已。

  皇帝要是看重了谁,不一定需要经过丞相府的审批程序。

  这大楚朝堂之上,才是小昏侯的舞台。

  小昏侯有侯爵爵位在身,无需县令身份,也可以直接参与朝政。

  等过个一二年,皇帝找到一个恰当的机会,有了高官空缺,给小昏侯直接升官便是了。

  小昏侯完全没必要在这全国郡县大考上去做什么政绩。

  小昏侯,为何要冒这么巨大的风险,去政绩造假?

  而且,伪造的太离谱了吧!

  别人增长个一二成,就已经是天大的政绩功劳了。你写个增长三成,皇帝也能睁一只闭一只。

  你直接翻个十倍...你还要脸吗?当别人是瞎子么?

  任谁来一看,都知道是假的啊!

  假成这个摸样,皇帝想帮着圆场,都没丝毫的办法。

  这简直...自毁前程啊!

  太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了。

  结果,丞相府、御史台抓住这个把柄,一起来告御状,把小昏侯往死里打压。

  甚至问罪下狱,也完全有足够理由了。

  项燕然心头气的那是七窍生烟,他这皇帝,都没办法替小昏侯说一句话了。

  “皇上,老臣一向是重视小昏侯,深以为是大楚日后的栋梁之才。

  可没想到...没想到,他竟然目无大楚的法纪。

  丹阳县是丹阳郡主的封地,就算是他自家的地盘,可也不能乱来。

  这全国郡县大考的政绩,涉及到百郡、千县,乃是大楚治国的根基所在。数据详实,才能制定正确的国策。

  岂能随便一个数据虚报上来的吗?人人效仿,人人如此,国何以成国?大楚法纪何在!

  不严惩,以儆效尤。

  不出数载,我大楚皇朝危以!”

  孔寒友满脸的痛惜,禀奏道。

  “老臣掌管御史台,监察百官,对此也不能不闻不问。

  臣恳请,立刻对丹阳县的各项政绩,进行一番彻底的查证,到底是多少,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数据。

  御史台查明之后,交由廷尉司,以案情严重程度,对小昏侯进行定罪!

  如此,才能给天下郡守、县令一个交代。

  不能让虚报政绩者洋洋得意,不能让那些这些老实的郡守、县令们吃亏啊!”

  王肃痛心疾首,正色奏道。

  皇帝项燕然面色冰冷,心中斟酌着。

  这一查,小昏侯恐怕是吃不了兜着走。

  小昏侯是新政改革的一把尖刀,最锋利的一把刀。一道《禁私铸铜币策》得罪了多少权贵诸侯,可是却让大楚国库暴增。

  这一查,怕是这把尖刀恐怕是要折了。

  可是,不查。

  怎么给大楚朝廷、郡县百官们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