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初战告捷,儒生大庆!
�是整个儒家,在大楚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董贤良朝众儒生们道:“今日我儒派大捷,但是依然不可掉以轻心。门阀勋贵派系的实力,依然极为强大!

  当今大楚,以平王府李氏门阀第一。自陇西李氏一脉迁至金陵,贵为王爵,更是当朝太尉,如今李荣跟皇上亲如兄弟,依然是当世第一门阀。

  谢氏、王氏,担任主副丞相长达十余载,此外另有崔氏、杨氏,贵为皇后、嫔妃。

  这金陵十大门阀的门生故吏遍布朝野,我辈儒生纵然侥幸为官,也必然受到门阀的重重掣肘。”

  孔寒友也好,董贤良也罢,在门阀面前依然不敢掉以轻心。

  好在,丞相府负责官员的每年考核。

  这对儒派官员的晋升,颇为有利。

  “董大人,下一步,我们要做什么?”

  众儒生们问道。

  “下一步,应该就是确立新制了!恩师正在拉拢更多朝廷官员来支持,一起推动‘中正制’。”

  董贤良似乎想到什么,朝贾生道:“贾生,你在平王府私塾教书二十年,跟李氏的关系如何?”

  他要尽可能拉拢更多人,支持孔寒友和儒派。

  如果能拉拢平王府,李氏门阀,那无疑是奇功一件。

  贾生苦笑摇头,“平王府内,上至李虞郡主下至旁支子弟,皆是我的学生。

  我在王府教书二十载,王府上下,对我算是比较敬重吧!

  但是,平王府都是平王和二夫人说了算。我在平王府其实也说不上什么影响力。”

  “那你的学生,李虞郡主,对儒家的态度如何?她是否支持儒家?”

  董贤良问道。

  要是李虞郡主支持儒家,说不定能让小昏侯也支持儒家。

  这样,他也能少付出一些代价。

  之前被逼签下的两份协议,让他很肉痛了。

  他是断然不敢再去和小昏侯谈什么其它的同盟协议。

  “李虞郡主才思敏捷,经书无一不通,更继承了李氏族学。

  她非男儿,否则定然是当世之俊杰,文武双全的将帅。

  可惜,皇上令小昏侯当了上门赘婿,龟玉毁于椟啊!”

  贾生摇头。

  “唉,小昏侯,这是何德何能居然能入赘平王府!”

  “平王府家风一向朴实而节俭,自从小昏侯进了平王府。平王就已经被他弄的乌烟瘴气,少年都在读《石头记》,哪有什么心思在儒学上。”

  众儒生都是颇为义愤。

  金陵儒生们都习惯以抨击时弊,上敢骂昏君,下敢骂昏臣。

  看不过眼的都敢骂。

  昏侯一门昏聩和奢靡,名声极为恶劣,自然是儒生们痛骂的对象。日常一骂,不骂浑身都是不痛快。

  “嗯!诸位仁兄放心!”

  贾生正色道:“守护好平王府的风气,自然是贾某义不容辞的责任!贾某只要在平王府私塾待一日,就会管束王府子弟,不得沾染奢靡之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