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这一生(大结局)
��害,误国误民。”
“父亲不想变成祸害,遂了心愿,娘该宽慰。”
“弟弟虽然也走了,可是,可是,新君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娘也该放心了。”
好一会,黄姈才平复心情:“唉,老了老了,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容易伤心。”
“娘,父亲不想看见你哭的...”李平安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说话。
她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如今也成了祖母。
她的儿子,那个不存在于人世的“遗腹子”,已经默默的长大,成家,生子,如今也成了祖父。
只是,父亲没能如母亲这般长寿,许多事情,看不到了。
但是,父亲未能实现的愿望,她弟弟李昉实现了大半,现在,她的侄子李?,如今的大楚天子,也把先帝剩下的愿望,逐一实现。
乱世已经结束,中原统一到现在,天下太平,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父亲担心的“如晋国那样,统一天下,却让天下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并没有出现。
世家高门,如今虽然依旧在,但士族独特的地位,已然消失。
人们提起“五姓七望”,提起士族,虽然依旧仰慕,但是...
如今之天下,为庶族之天下,无论是经济、政治都已经不占优势的士族,已经成了过去。
大庄园破产之后,士族们已经没有财力和资源,在各个方面保持超然的地位。
持续数十年的科举选拔、军功入仕制度,使得国家的官僚群体以科举官僚、军功武官为主,庶族靠着公办教育体系和军事院校,获得入仕的通畅渠道。
士族们已经竞争不过了,只有记载着祖上荣耀的族谱,尚且能证明一下家族曾经的辉煌。
燕子的叫声,将母女二人的注意力拉到屋檐下,黄姈看着归巢的燕子,想了想,说:“还记得,你父亲念过的一首诗么?”
父亲生平很少做诗,或者喜欢念不知何处看到的诗,至于提到燕子的诗...
李平安很快想起来了:“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对..”黄姈点点头,“你父亲说过的,要对付士族,现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不过,他还说过关于燕子的一个场景,哈哈,那时,还没有你。”
李平安默默听着,听母亲说起当年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他说,不想看到‘春燕归,巢于林'的惨状。”
“春燕归,巢于林...“李平安喃喃着,很快品出这段话后面那令人战栗的情景。
“乱世,人命如草芥,无论贵贱,都不得安宁,所以需要宗教麻痹自己,才有佛教大兴,才有佞佛。”黄姈回忆着李笠的话,感怀着过去。
“你父亲,以平定乱世为己任,努力多年,终于做到了,然后,功成身退...”
说着说着,黄姈啜泣起来:“他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李平安搀着母亲下楼,离开故宅,乘船南下,入鄱口。
此时的鄱口,和昔年的鄱口有所不同。
“父亲不想变成祸害,遂了心愿,娘该宽慰。”
“弟弟虽然也走了,可是,可是,新君继位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娘也该放心了。”
好一会,黄姈才平复心情:“唉,老了老了,想起过去的事情,就容易伤心。”
“娘,父亲不想看见你哭的...”李平安坐在母亲身边,陪着母亲说话。
她的女儿,嫁了个好人家,如今也成了祖母。
她的儿子,那个不存在于人世的“遗腹子”,已经默默的长大,成家,生子,如今也成了祖父。
只是,父亲没能如母亲这般长寿,许多事情,看不到了。
但是,父亲未能实现的愿望,她弟弟李昉实现了大半,现在,她的侄子李?,如今的大楚天子,也把先帝剩下的愿望,逐一实现。
乱世已经结束,中原统一到现在,天下太平,百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
父亲担心的“如晋国那样,统一天下,却让天下陷入更大的战乱之中”,并没有出现。
世家高门,如今虽然依旧在,但士族独特的地位,已然消失。
人们提起“五姓七望”,提起士族,虽然依旧仰慕,但是...
如今之天下,为庶族之天下,无论是经济、政治都已经不占优势的士族,已经成了过去。
大庄园破产之后,士族们已经没有财力和资源,在各个方面保持超然的地位。
持续数十年的科举选拔、军功入仕制度,使得国家的官僚群体以科举官僚、军功武官为主,庶族靠着公办教育体系和军事院校,获得入仕的通畅渠道。
士族们已经竞争不过了,只有记载着祖上荣耀的族谱,尚且能证明一下家族曾经的辉煌。
燕子的叫声,将母女二人的注意力拉到屋檐下,黄姈看着归巢的燕子,想了想,说:“还记得,你父亲念过的一首诗么?”
父亲生平很少做诗,或者喜欢念不知何处看到的诗,至于提到燕子的诗...
李平安很快想起来了:“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对..”黄姈点点头,“你父亲说过的,要对付士族,现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做到了,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
“不过,他还说过关于燕子的一个场景,哈哈,那时,还没有你。”
李平安默默听着,听母亲说起当年和父亲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他说,不想看到‘春燕归,巢于林'的惨状。”
“春燕归,巢于林...“李平安喃喃着,很快品出这段话后面那令人战栗的情景。
“乱世,人命如草芥,无论贵贱,都不得安宁,所以需要宗教麻痹自己,才有佛教大兴,才有佞佛。”黄姈回忆着李笠的话,感怀着过去。
“你父亲,以平定乱世为己任,努力多年,终于做到了,然后,功成身退...”
说着说着,黄姈啜泣起来:“他一辈子,就食言了一次,一次...”
李平安搀着母亲下楼,离开故宅,乘船南下,入鄱口。
此时的鄱口,和昔年的鄱口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