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这一生(大结局)
见状松了口气。
母亲时常看着父亲的画像,然后是发呆,他劝过许多次,都不行。
却见佐官在一旁,似乎有事要禀报,便交代王妃几句,走了过去:“何事?”
“大王!好消息,好消息!”几个佐官面露激动之色,仿佛买马中了头奖:“船队回来了,船队回来了!!”
“什么?什么船队?”李?一下子回不过神。
如今海贸司的船队纵横四海,大量船队扬帆远航,又密集靠泊建康。
建康作为江海交汇之处,海贸港口,常年聚集大量海船、被称为“海都”,仅在建康市舶司登记船籍的船只就有近万艘。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船队回来了”,他如何知道是哪只支船队。
“大王,是往东去的船队,是往东去的船队!!”佐官们的说话声都有些变调,“新、新大陆,先帝说的新大陆,他们发现了,发现了!!”
“什么!!!当真!!”李?一把抓住佐官的手,“船呢?人呢?”
“刚到广州番禺,这不,下官刚收到捷报!”
“回来了,回来了!!”李?收回手,激动地来回走,“父亲说得没错,果然,果然有新大陆。”
“果然,果然是从北去,南边回来,这就是,就是洋流...”
说着说着,李?心中有些惆怅,抬头看天
父亲,父亲...你看到了么?
。。。。。。
洛阳北郊,邙山南麓,帝陵,皇帝李?,站在神道入口处,良久,轻声对儿子们说:“去,给曾祖陵寝除草。”
太子和皇子们应了一声,挽起袖子,拿起铲子,开始除草。
李?慢慢向前走,看着前方陵墓,有些恍惚。
昨晚,他又梦到祖父了,梦到祖父抱着他,给他说“新大陆”的故事。
新大陆,在很远很远的东方,和中原隔着万里重洋。
祖父说新大陆有各种神奇的动物、植物,譬如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譬如会吐口水的羊驼,喜欢吃蚂蚁的食蚁兽。
神奇的新大陆,有许多神奇的风土人情,让年幼的李?听得入迷。
但他慢慢长大,心中疑惑越来越多:祖父说的新大陆,真的存在?那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还有各种神奇的动物,真的存在么?
莫不是瞎编的?
这疑惑,一直萦绕在李?心头,随着时光流逝,一直萦绕不去。
但是,祖父说过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有错。
祖父说,南海以南,有一座大岛,面积怕是要有河南、河北加起来那么大,事实证明,没错,朝廷随后设澳州,将这大岛纳入治下。
祖父说,辽北以北,极北之地,有冰洋,那里,有浑身白毛的白熊,事实证明,没错;
祖父说,种植棉花,大有可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棉花,如今已经取代麻,成了主要的“纺织作物”,让百姓们在冬天有了更好的御寒衣物,也让中原的商人,手里又有了一个十分赚钱的“中原特产”。
尤其在安西都护府,那里气�
母亲时常看着父亲的画像,然后是发呆,他劝过许多次,都不行。
却见佐官在一旁,似乎有事要禀报,便交代王妃几句,走了过去:“何事?”
“大王!好消息,好消息!”几个佐官面露激动之色,仿佛买马中了头奖:“船队回来了,船队回来了!!”
“什么?什么船队?”李?一下子回不过神。
如今海贸司的船队纵横四海,大量船队扬帆远航,又密集靠泊建康。
建康作为江海交汇之处,海贸港口,常年聚集大量海船、被称为“海都”,仅在建康市舶司登记船籍的船只就有近万艘。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船队回来了”,他如何知道是哪只支船队。
“大王,是往东去的船队,是往东去的船队!!”佐官们的说话声都有些变调,“新、新大陆,先帝说的新大陆,他们发现了,发现了!!”
“什么!!!当真!!”李?一把抓住佐官的手,“船呢?人呢?”
“刚到广州番禺,这不,下官刚收到捷报!”
“回来了,回来了!!”李?收回手,激动地来回走,“父亲说得没错,果然,果然有新大陆。”
“果然,果然是从北去,南边回来,这就是,就是洋流...”
说着说着,李?心中有些惆怅,抬头看天
父亲,父亲...你看到了么?
。。。。。。
洛阳北郊,邙山南麓,帝陵,皇帝李?,站在神道入口处,良久,轻声对儿子们说:“去,给曾祖陵寝除草。”
太子和皇子们应了一声,挽起袖子,拿起铲子,开始除草。
李?慢慢向前走,看着前方陵墓,有些恍惚。
昨晚,他又梦到祖父了,梦到祖父抱着他,给他说“新大陆”的故事。
新大陆,在很远很远的东方,和中原隔着万里重洋。
祖父说新大陆有各种神奇的动物、植物,譬如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譬如会吐口水的羊驼,喜欢吃蚂蚁的食蚁兽。
神奇的新大陆,有许多神奇的风土人情,让年幼的李?听得入迷。
但他慢慢长大,心中疑惑越来越多:祖父说的新大陆,真的存在?那玉米、红薯、烟草、向日葵、辣椒,还有各种神奇的动物,真的存在么?
莫不是瞎编的?
这疑惑,一直萦绕在李?心头,随着时光流逝,一直萦绕不去。
但是,祖父说过的事情,基本上都不会有错。
祖父说,南海以南,有一座大岛,面积怕是要有河南、河北加起来那么大,事实证明,没错,朝廷随后设澳州,将这大岛纳入治下。
祖父说,辽北以北,极北之地,有冰洋,那里,有浑身白毛的白熊,事实证明,没错;
祖父说,种植棉花,大有可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棉花,如今已经取代麻,成了主要的“纺织作物”,让百姓们在冬天有了更好的御寒衣物,也让中原的商人,手里又有了一个十分赚钱的“中原特产”。
尤其在安西都护府,那里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