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稍许褒奖
>   赵佶对李三坚居然如此宠信?此更使得范致虚是妒火中烧。

  那还得了?那么就让他在泉州继续“磨”吧,无论李三坚在泉州“磨”成何种程度,“磨”成怎样的官职,都不如朝廷为京官的。

  皇帝身边的官员最起码能混个眼熟、耳熟什么的,而数千里之外的官员,没准时间一久,皇帝就也许将他们遗忘了。。。

  不过范致虚虽心中是妒火中烧,但话说得是极为漂亮,脸上也是毫无表情,就好像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他完全附和赵佶之意。。。

  “卿之人甚合朕意。”赵佶点头道。

  “陛下,正如陛下所言,我圣朝目前国事艰难、仓癝空虚,朝廷年年入不敷出,因此,臣举荐一人,可立即扭转朝廷这种局面。”范致虚亦是趁热打铁的说道。

  “嗯?范卿家欲举荐何人?”赵佶闻言问道。

  “臣举荐蔡京蔡元长回朝!”范致虚答道:“蔡京蔡元长为我圣朝老臣,素有理政、理财之能,其返朝后必能解陛下之忧啊。”

  “蔡京?”赵佶闻言看着童贯送回宫的、有着蔡京题字的一个精美的屏幛,沉默不语。

  此时不但是范致虚举荐蔡京,京中举荐蔡京之人是不绝于耳,就连宫中诸嫔妃、宦官、宫女等人也在偷偷的议论蔡京,将蔡京夸得是一朵花般的。

  赵佶耳朵都快听出老茧了。

  童贯以供奉官的身份到江南、到三吴、到苏杭,访求名家书画、各种奇巧之物,在杭州住了数月,蔡京是极力奉承,日夜陪伴他,比孝顺亲爹要孝顺,于是乎,凡是蔡京画的屏幛、扇带等物,童贯每天都送到宫中,并附上自己的评论,使得已经将蔡京遗忘了的赵佶变得对蔡京印象是愈来愈深刻了。

  评论当然皆为夸赞之语。

  于是乎,一个月后,蔡京迁官为定州知州、大名府知州等官,最后蔡京也是如愿以偿的回到了京师。

  同时赵佶下旨,福建路转运司转运使严国罋不查实情,诽谤官员,罚俸一年,迁往他处为官,福建路转运司转运使由苏文海继任。

  泉州知州李三坚治理泉州有方,当褒奖之,但其擅离职守,且有违制之举,同时竟然纳私奔之人为妾,有失官德,因此只是将其馆职由直龙图阁升为龙图阁直学士,只是稍许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