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畲歌

  “这是。。。?”李三坚虽祖籍为福建路邵武人氏,可他从前何时来过福建路?又怎能听懂当地的“土话”?

  不过李三坚虽听不懂歌词,但也是感觉有些面红耳赤的,于是转头看着李纲问道。

  “这。。。”李纲侧目又听了片刻后说道:“这似乎是畲语?”

  “畲语?何谓畲语?”李三坚闻言纳闷的问道。

  “畲语当然就是畲人之语啊。”李纲答道。

  废话,李三坚闻言瞪了李纲一眼,畲语当然是畲人之语,李三坚其实想问的是何为畲人或畲族?

  “畲人源于汉晋之时的‘五溪蛮’,与瑶人同源。”李纲见李三坚一连疑惑不解的模样,于是解释道:“畲人自唐永泰年间迁居福建路、广南路、两浙路等地,其大部居于福建路,畲人无自己的文字,而用我汉家的文字,不过畲人也有自己的语言,特别是山歌就是用畲语唱的,只不过。。。只不过。。。这光天化日之下,居然。。。武陵蛮就是武陵蛮,有伤风化也!”

  “什么有伤风化?”李三坚拍了一记李纲后说道:“情歌而已,谈何有伤风化?歌声自水面而来,他们定有舟船,快过去问问可否搭载我等越过此河。”

  与瑶人同源,李纲如此说,李三坚也就大概明白了。

  泉州当然与京城开封府不一样,泉州是个多民族聚集之地,对此李三坚早已知晓。

  而此时的李三坚身为泉州一州之长,当然就更应了解这些方面的事情。

  不过此时当务之急,还是尽快赶到泉州赴任,因而李三坚催促李纲等人道。

  于是李纲、许彪、姚舆等人在李三坚的催促之下,顾不得欣赏令人面红耳赤的情歌,慌忙顺着河岸向前寻去。

  众人翻过一个丘陵,果然在一处河岸发现一只简陋的竹筏,竹筏是用十数根真竹配加刺竹捆扎而成,长约两长,宽数尺,竹子的粗端做筏头高高翘起,细端做筏尾平铺水面。

  简陋的竹筏稳稳的漂浮在水面之上,竹筏之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男的约二十岁上下,女子约十五六岁,身上穿着是畲族服饰。正拿着长长的撑杆,一边撑着竹筏,一边唱着令人面红耳赤的情歌。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李三坚见状心中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