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喜报
br />
“状元?哈哈,坚儿中状元了。”李三坚最小的舅父符鳞闻言顿时就跳了起来,将手中采珠之物丢上了半空中,落在地上,发出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
“坚儿中状元啦,那他以后就是官老爷了啊,哈哈,坚儿,我那外甥中状元啦,要成官老爷了。”符鳞边跳边喊,二十余岁的汉子,高兴得就像个小儿般的。
“阿爸!”符鼑也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紧紧抓住符贵的胳膊,连连摇晃道:“坚儿这孩子,坚儿这孩子。。。我。。。我真是。。。真是。。。”
“好,好。”符贵欢喜的说道:“都回去,符贵、符鼑都将家中藏酒都搬出来,今日请乡里们喝个够。”
符贵等人再孤陋寡闻,再是不知朝廷之事,但也知道中了状元之后是什么结果,也知道李三坚已经为官了,已经是官老爷了,如此,符贵等人怎不欣喜如狂?
官老爷啊,符家往上数十八代,几乎就没人能与官府扯上关系的。
“阿爸,可是。。。”符鼑有些担忧的说道。
请乡里们喝个够?符贵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家中就那么几坛酒,全拿出来,也不够喝啊。
“可是什么?还不快去?”符贵瞪了符鼑一眼道。
如此大喜之事,还在乎几坛子酒吗?况且儋州官府已经送了不少的猪羊鸡鸭,也带来了十坛酒了。
“大哥不要担心了。”此时符鳞也笑道:“我家里还有几坛,我再去淘换点便是。”
“不用你们破费了。”儋州知州洪宁豪爽的笑道:“一切就由衙门负担便是,不过今日下官也想饮几盅,今日就叨扰诸位了,不知符老爹是否愿意?”
许久没有与民同乐了,今日就权做如此吧,洪宁心中暗道。
“哎,知州大老爷只要不嫌弃小的们居处简陋,不嫌弃小的们穷,小老儿怎敢不愿意啊?老爷,就请去村中如何?”符贵笑道。
“好,好,劳烦老爹了。”洪宁也笑道。
于是众人又是敲敲打打的,一齐向小渔村走去。
小渔村的族民们听闻李三坚中了状元,也是欣喜如狂,同时彻夜欢庆,载歌载舞的,宛如节日一般。
琼台儋州小渔村自此就有了名字了,名曰“状元村”。
。。。。。。。。
儋州苏轼居所
“过儿,就此赶路吧。”站在高处的苏轼最后看了一眼儋州的山山水水之后,对其子苏过说道。
新帝赵佶继位,大赦天下,苏轼也因此复任朝奉郎,并迁往廉州安置,为团练副使。
不过虽然如此,苏轼仍是没有得到实际上的起复,并是没有将其召回朝廷,召回东京开封府,只是由儋州迁往廉州安置,算是稍微改善了一下住居环境,同时也有了少许官俸了。
苏轼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其实已经对重返仕途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想返回故里,川蜀眉山,颐养天年,可朝廷仍是让其继续呆在岭南。
此时的章惇已经为山陵使去运送先帝赵煦的灵柩了,眼看着赵佶就要对章惇下手了,章惇也已是日暮西山了,章惇这里已经阻拦不了苏轼什么了,已经对苏轼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可不知道朝廷是故意的,还是将苏轼遗忘了,仍是不许他返回故里或返回开封府。
“坚儿中状元啦,那他以后就是官老爷了啊,哈哈,坚儿,我那外甥中状元啦,要成官老爷了。”符鳞边跳边喊,二十余岁的汉子,高兴得就像个小儿般的。
“阿爸!”符鼑也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耳朵,紧紧抓住符贵的胳膊,连连摇晃道:“坚儿这孩子,坚儿这孩子。。。我。。。我真是。。。真是。。。”
“好,好。”符贵欢喜的说道:“都回去,符贵、符鼑都将家中藏酒都搬出来,今日请乡里们喝个够。”
符贵等人再孤陋寡闻,再是不知朝廷之事,但也知道中了状元之后是什么结果,也知道李三坚已经为官了,已经是官老爷了,如此,符贵等人怎不欣喜如狂?
官老爷啊,符家往上数十八代,几乎就没人能与官府扯上关系的。
“阿爸,可是。。。”符鼑有些担忧的说道。
请乡里们喝个够?符贵话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家中就那么几坛酒,全拿出来,也不够喝啊。
“可是什么?还不快去?”符贵瞪了符鼑一眼道。
如此大喜之事,还在乎几坛子酒吗?况且儋州官府已经送了不少的猪羊鸡鸭,也带来了十坛酒了。
“大哥不要担心了。”此时符鳞也笑道:“我家里还有几坛,我再去淘换点便是。”
“不用你们破费了。”儋州知州洪宁豪爽的笑道:“一切就由衙门负担便是,不过今日下官也想饮几盅,今日就叨扰诸位了,不知符老爹是否愿意?”
许久没有与民同乐了,今日就权做如此吧,洪宁心中暗道。
“哎,知州大老爷只要不嫌弃小的们居处简陋,不嫌弃小的们穷,小老儿怎敢不愿意啊?老爷,就请去村中如何?”符贵笑道。
“好,好,劳烦老爹了。”洪宁也笑道。
于是众人又是敲敲打打的,一齐向小渔村走去。
小渔村的族民们听闻李三坚中了状元,也是欣喜如狂,同时彻夜欢庆,载歌载舞的,宛如节日一般。
琼台儋州小渔村自此就有了名字了,名曰“状元村”。
。。。。。。。。
儋州苏轼居所
“过儿,就此赶路吧。”站在高处的苏轼最后看了一眼儋州的山山水水之后,对其子苏过说道。
新帝赵佶继位,大赦天下,苏轼也因此复任朝奉郎,并迁往廉州安置,为团练副使。
不过虽然如此,苏轼仍是没有得到实际上的起复,并是没有将其召回朝廷,召回东京开封府,只是由儋州迁往廉州安置,算是稍微改善了一下住居环境,同时也有了少许官俸了。
苏轼今年已经六十有四了,其实已经对重返仕途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是想返回故里,川蜀眉山,颐养天年,可朝廷仍是让其继续呆在岭南。
此时的章惇已经为山陵使去运送先帝赵煦的灵柩了,眼看着赵佶就要对章惇下手了,章惇也已是日暮西山了,章惇这里已经阻拦不了苏轼什么了,已经对苏轼构不成什么威胁了,可不知道朝廷是故意的,还是将苏轼遗忘了,仍是不许他返回故里或返回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