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往事如风
/>
  在茂响长到两岁,也就是时日熬到了一九四二年,山外不断传来隐隐的枪pa0声。与过年时节燃放鞭pa0的声音相b,那声音更有穿透力,径直穿透耳膜,掀起内心震颤,搅得人心里发毛,整日坐卧不安。

  不久,村里66续续来了些山外的亲戚,说是日本人打进来了,瞪着猩红的兽眼,伸着长满红se猪鬃毛的爪子,见人就杀,见东西就烧,见了小孩竟敢放进锅里煮着吃。

  杏花村人震惊了,不祥的气氛笼罩了整个山坳。

  跑是无处跑的。如果有地方跑,山外的人就不会一窝蜂儿地拱进这山旮旯里。唯一的办法是躲。鬼子来了,就往大山深处躲。这些被老祖宗选中的基业,成了后辈子孙们逃命的天然屏障。

  那时,人们都把躲鬼子叫跑鬼子。一旦有鬼子进山的传言,哪怕是猜测,全村老小便撇下猪狗鹅鸭树田院落,只带着早已备好的煎饼,一gu脑儿地逃进深山密林里。

  其时,茂生爹用杏木做了两个jing巧的背筐,自己一个,nv人一个。一有情况,就把茂响放进nv人的背筐,自己背着煎饼,拉着茂生飞奔山林。如此惊弓之鸟般地整整忙活了六年。

  直到现在,杏花村人除了在若g年后接待过西装革履文质彬彬的日本商人外,谁也描述不出真正入侵中国的鬼子是什么样。也许是杏花村太深的缘故,连鬼子也不屑踏进或不敢贸然闯进这深山老林。

  由此说明一点的是,山里人终究没见过大世面,经不起外界丁点儿的刺激。一有风吹草动,便只顾自己吓自己,就这样白白自吓了六年。

  其实,也没有白吓。接踵而来的一次又一次动荡,如茂响出生时的那夜大风,无情地袭卷着杏花村,袭卷着杏花村的每一处人家院落。

  先是一年杏熟的季节,来了一帮穿着杏hse衣服的兵,将村里一茬儿jing壮年全都带走了,老百姓叫“抓扶”。茂生爹当然也在其内,撇下了孤苦伶仃的茂生娘和十二岁的茂生、八岁的茂响,以及六间宽敞的房屋。他这一去,便如断了线的风筝,杳无音讯了。作为长子的茂生咬紧牙关,以自己稚neng的肩膀,与茂生娘一起苦苦支撑起了这个行将破碎的家园。

  之后,又来了土改工作组,说是解放了,把所有的山林田地都归了公,并依财产状况划分了成份。茂生家当之无愧地被划到了富农类。再之后,便是无数次的人为运动。头戴高帽x挂批斗牌子的茂生娘,也无数次地在杏林院落间穿梭个不停。

  一次次地刺激,使杏花村疯狂了,更使杏花村人疯狂了。人们都不容置疑地说,茂生爹的话应验哩,真真地应验了呀。

  就在茂生娘呼天不应呼地不灵,即将绝望的时候,一gu巨大的悲哀伴随着惊人的福气,双双降临到茂生家的门庭。茂生那一去无音信的爹如天降仙爷般地有了音信。他si了,准确地说是牺牲了。他先被抓到当差,后又随军起义当了解放军,并g上了营长,在抗美援朝中壮烈牺牲。他当然成了烈士,茂生娘也当然成了军烈属。

  鉴于茂生爹的功绩,上面重新为茂生家划分了成份,列到下中农类,并给了个去南京的招工指标。茂生娘在喜一阵哭一阵,哭一阵喜一阵,心情渐渐平静下来后,开始细细盘算着这个招工指标是给茂生好呐,还是给茂响好。

  在茂生的记忆里,茂生娘永远偏向着茂响。也许茂生娘觉得茂响刚出生时就遭遇了遗弃,全是自己的过错,就格外地疼ai他。在她与茂生吃苦受累,甚至快要绝望的时候,仍不让茂响下地g活,以至养成了他好吃懒做争强逞能的脾x,就此铸成了茂响坎坷的一生。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