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红绸绣坊
r />
  杨初月不贪心,守着一个小店,每年有些出息,虽然不多,但够全家人用,也是不错的想法。这种安稳没有高压的日子,在前世求也求不来,人活着,求得就是安稳平和,争名逐利之类的,着实太累人,“是啊,有个铺子,每年有些银子赚,也是好的。不都说平平淡淡才是福吗?”

  柳四娘想到自己先前的经历,不由得点头说:“是啊,平平淡淡才是福。老板老板娘,先谢谢你们把铺子打给我们了,先祝你们在城里的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祝你家柱子早日高中为一方父母官。”

  王老板和老板娘连声应承:“借你们母女两的吉言啦,时辰不早了,我们应该回家吃饭了。”

  王老板和老板娘拿了银子离开,杨初月和柳四娘仔仔细细的打量这间铺子,底楼前面的大厅是铺子,摆满了各种架子,架子上有还未卖完的布料,后面是个小厨房,是供正午做饭用的,地下是仓库,因为是用来堆放布料,还放了一些木炭和稻谷壳子,所以仓库里面非常干燥。

  二楼是作坊和休息的地方,平常要做个针线之类的,就在楼上做,或者要休息也在楼上。两层楼的铺子不大,只有四十多平米,左右都是挨挨挤挤的各类店铺。

  铺子不大,杨初月也没做大的意思,每年赚的钱够用就成,她不想像上辈子那么拼命,给自己施加那么大的压力,还没好好享受生命就一命呜呼了。

  杨初月把绣好的那幅绣品交给梁大户,麻烦他带着绣品交给他熟识的那家大绣坊,这几天她要忙着新铺子开张脱不了身。

  杨初月自己设计了新铺子的店面,铺子沿用红绸绣坊这个名字。原本的铺子光线暗,杨初月把临街的那道墙全拆了换成活动门。原本的全封闭木柜子换成了半开型的,里面放些样品布。

  杨初月把二楼那间大屋子用帘子隔开,靠窗那边该成工作室,做衣裳绣帕子赶大件绣品均在这里,后面是休息的地方,整个铺子的设计简约大方。杨初月请木匠把铺子装修了一下,室内效果看起来还算满意。

  杨初月拿出王老板留给她的进货清单以及货源,上面有写同样一种料子哪家更便宜,质量更好,以及进货后在镇上的买卖情况。杨初月跟着到莱川县的商队到县城里看料子,照着单子上的店家对比,王老板留下的手记果然有用,杨初月很顺利的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布料。

  针线扣子之类的小东西杨初月也进了不少货回来,杨初月在县城走了整整一天,买了一车回丰莱镇,杨初月请阮先生写了几张布匹的价目表,贴在店铺内醒目的位置。

  开张那天,挂了红放了鞭炮,街上做生意的铺子都送了礼来。新铺子开张,所有的布料和成衣都打七折,那天正好是赶场的日子,见到铺子里所有的东西都比平常价格低,进来的人大都买了布料针线回去放着,等到以后好做衣裳。

  第一天生意红火,晚上一家子坐在油灯下数铜板,整整赚了五两银子,杨老三数着银子合不拢嘴。不过第二天生意太冷清,几乎没人来,柳四娘就和杨初月坐在楼下绣帕子。

  梁大户从县城里回来,到绣坊找到她们母女俩,说了县城里那家大绣坊看了她们绣品后的反映:“孟老板看了你们的绣品很满意,说绣工好,看起来像东边安乡的针线功夫,当即就收下了,还说那绣品上的图样好,想请你们到莱川县城里当绣娘。”

  杨初月和柳四娘大喜,她们的绣品能得到县城里大型绣坊的赏识最好不过,但她们现在在镇上有了自己的铺子,不能到县城里当绣娘了。

  “我把你们在镇上开了铺子的事和孟老板说了,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