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杨宝弟来了
��子。杨宝弟无论再调皮也只是个孩子,总比杨老爹那种没脸皮的人强。她们三个都是孤寡老人,喜欢孩子得紧,杨宝弟虽然皮肤黝黑,但总的来说还是个长得不错的娃儿。看到杨老三和柳四娘又带了粮食来,杨宝弟在邱宅内也不是吃邱家的东西,遂点头答应。

  临走前,杨老三夫妻反复对杨初月说了几句同样的话,无非就是只要杨宝弟不听话,就使劲打。随即又叮嘱了杨宝弟几句,无非就是在邱家要听五姐的话,不能调皮捣蛋。杨宝弟知道在邱家有肉吃,不管爹娘说什么都一个劲儿地应下。

  杨老三和柳四娘既期待又惴惴不安地离开邱宅,杨初月征得王大娘三人的同意,收拾了文澹的屋子给杨宝弟住,里面的床和家具都一应俱全,杨宝弟看到这间屋子后颇为兴奋。

  杨初月把杨宝弟的行礼衣物放进衣柜,叮嘱他不要乱跑,邱宅不是自己家,在这里要懂规矩不能调皮,明天领着他去镇上的私塾拜见夫子。杨宝弟初到邱宅,好奇心中这座房子有多好,是以杨初月前脚刚走,他后脚就转了出去,把邱家上下看了个遍,这里除了房子比自家的好,比自家的多外没什么好玩儿的。看到高高的围墙心里就觉得不舒服。

  晚上杨初月做了晚饭,叫杨宝弟出来吃。杨宝弟端起饭碗,看到只有一个荤菜,问杨初月说:“大姐,啷个只有一个白菜炒肉咧,我上次来都有那么多肉吃。”

  杨初月端出最后一道木耳菜蛋汤,说道:“上次夫人在家,夫人给了银子所以有大鱼大肉吃,现在夫人不在了,哪有那么银子买肉?今天还是看到你来,王大娘才到郑屠户那里买了两斤肉,平常哪有钱每天买肉吃。”

  杨宝弟听了嘟着嘴,不满的端起饭碗,一个劲儿的往自己碗里夹肉。杨初月一记爆栗敲到杨宝弟头上,“吃饭规矩些,这不是自己家。你一个人吃光了,王大婶她们吃啥子?”杨宝弟哼哼了两声,不满地夹了木耳菜汤里的鸡蛋吃。

  雄鸡刚打鸣,杨初月起床到地里摘了一些新鲜的茄子和白菜回来,洗干净了放进背篓里。把柳四娘送来的腊肉禽蛋以及活鸡放进一个背篓了,收拾好束脩叫杨宝弟等人起床吃饭。

  早饭是白稀饭和馒头,外加一碟咸菜。杨宝弟啃了几个粗面馒头,喝了两碗稀饭。杨初月收拾好碗筷,和王大婶三个说了一声,便背了一背篓新鲜蔬菜,拿了一两银子到镇上阮夫子开的私塾去。

  正巧今天是私塾休息日,杨初月敲开了阮夫子家的大门,问道:“阮夫子在吗?我找他有事。”

  童子领着杨初月和杨宝弟到书房见阮夫子,杨初月放下背篓,对阮夫子行了个礼,说明了来意。

  阮夫子四十多岁,是镇上唯一的秀才,当年在科举考试时屡试不第,便弃了当官的念头,在丰莱镇上开了一家私塾,以教学生为生。丰莱镇本来是个穷镇,能读书的人家不多。除了镇上的富户外,就是邻里几个家里还算富裕的富农家子弟。

  多一个学生,也能多一份收入,杨初月带的东西多,阮夫子见到她,自然欢迎。他虽爱财,但也有真才实学,教学生不成问题。

  杨初月指着杨宝弟说:“这是我家小弟,今年七岁,他人虽小但脑子机灵着呢,就是人太顽皮了。阮夫子是镇上出了名的秀才良师,你定能教好我家七弟。以后要多劳烦夫子帮忙管教,若他没读书的天赋,让他识几个字也好。”

  阮夫子头发里有几根白头发,黑胡子修理得颇为考究,算起来还是个美髯公。他瞧了杨宝弟一眼,眼睛确实够灵气,但整人看起来过于鬼机灵,不是个好管教的。在镇上生活不易,他要养家糊口,为了多挣一分钱,于是承诺道:“杨姑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