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钱是人的胆

  另外一条就是仕途,杨宝弟没读书的天赋,上学堂要花一笔钱,家里也拿不出钱来。要过上好日子,首先要做的就是填饱肚子不挨饿。至于女子,多是在家织布做女红,或是做农活儿带孩子。

  杨初月回到杨家后,没放弃学习刺绣这手艺,只要学成了,以后还是条出路。柳四娘刺绣的功夫比她好上许多,杨初月劝过杨老三让柳四娘到镇上的红绸绣坊去当绣娘,不过杨老三坚决不同意,原因是担心柳四娘找着机会跑了。为此柳四娘也苦笑,这么多年了,杨老三还是不肯相信她。

  杨初月说一件上好的绣品可以卖二两银子的时候,杨老三动摇了一阵,最后还是摇头了。还是杨兴年劝杨老三:“既然爹不让娘去,那就让娘教教五妹吧,我看她学得挺好,说不定学好了可以帮家里挣些钱用。”

  杨老三想想后同意了,杨十九听到刺绣可以挣银子,吵嚷着要跟着一起学,不过她没什么耐心,学了几天后便放弃。闲来无事,杨兴年蹲在沙地便挥着木棍写字,杨初月收衣裳时撞见了,抱着衣裳伸头看了看,说:“原来你说你会写字是真的。”

  杨兴年在写《孟子》里的文章,说:“是啊,没事的时候写一写,还能记住一些。”

  杨初月站在一边问他:“大哥,你还想进学堂读书吗?”

  杨兴年毫不犹豫的回答:“想。”

  这个时代对科举考试的年龄没什么限制,如果以后有钱了,能让杨兴年去试一试,当做是投资吧,兴许以后能加倍的收回来。“有理想是好事,说不定以后你能再进学堂读书。”杨初月说。

  杨兴年随意的笑了笑,说了一声:“也许吧。”

  赶场的时候,杨初月会跟着杨老三一齐到镇上去看一看,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捡回来,顺带去红绸绣坊了解一下刺绣行业内情。

  老板娘说了近来西州城内发生的事,“听说皇上要打仗了,全国都在筹备打仗物资,西州作为刺绣大省,命西州知府在两个月内赶出十万套军服。西州知府把这事通报到各个县,让每个县都帮忙做军服。连我这小绣坊都接了一单生意,到月底要交一千套军服。这事上头的命令,我不得不同意。但我这铺子小,哪有那么多人手帮忙做啊。现在正在为做军服这事发愁呢。”

  杨初月不怎么关心国家大事,只关心现在一家子的温饱问题,想起柳四娘的刺绣功夫好,对老板娘说道:“老板娘,我娘的刺绣活儿你是知道的,她做的衣裳可是百里挑一的,要不你分一些给我,让我带回家去做,做好了到时候给你送来?”

  老板娘现在正招不到工人,若有人半忙也是好事。但想到这单子生意是上头分配下来的,出不得半点儿岔子,让杨初月领回家去,还不知会发生什么意外,想起镇上都在传杨初月因为手脚不干净,被赶出邱家一事,赶忙摆手拒绝:“这可不成,出了事是要掉脑袋的。”

  杨初月知道老板娘拒绝的原因,开口说道:“我晓得你担心我和我娘偷工减料,担心我偷东西。但老板娘你想想,我若真的会偷东西,我家也不会像现在那样穷,早就发达了过上好日子了。再说这是国家的东西,出了事就得掉脑袋。我一家子的身家性命都在这些军服上了,敢起歪心思吗?”

  老板娘若有所思,看到自家的两个儿媳和一个姑娘正在赶工,在不到半个月时间里交出那么多军服,完不成就得进监牢。想想杨初月和柳四娘,兴许他们能腾出手来帮忙,于是答应说道:“成,不过你们得先交一些押金,否则我不能完全相信你们。”

  杨初月想着,交了押金能换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