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南辕北辙
; 郭安南心中甚是不满。

  他一直觉得父亲太过注重党派之争,遇得事情时,难免过于偏颇,看人都带着先入为主,此刻见郭东娘一个女子,却把父亲多疑之心学了个十成十,便劝诫道:“农人贫苦,徭役苛重,岂非一目了然之状?怎可为一己之私,立一己之功,就要自己去拿一叶障目,不顾百姓艰难?”

  又把自己在“万姓书”中看来的话学了几句,道:“建平县下头村野之间,许多农人一日连一顿糊口饮食也难得,哪里能出银钱?田亩正当农时,外出服役,谁人来看顾?家中只有茅舍两间,挪得出来,自己又能住去哪里?如此情状,谁人去问话,谁人去宣谕,那人是我派去的,还是罗知县派去的,难道会有什么区别?”

  郭安南语重心长,道:“凡事要多想一想,纵然闺中千金,也不能作‘何不食肉糜’语,否则只会徒增人憎。”

  说到此处,他自己都要被自己感动,又转头看了一眼沈念禾,道:“天热路远,眼下四处都在修堤造田,路上不太安定,今后若非什么要紧事,沈姑娘还是少出门的为妙。”

  语毕,见得时辰不早,才道:“叫小二上菜吧,我陪你们稍坐片刻,还要回衙门忙事。”

  一面说,一面招手待把小二叫来,正要开口,却是忽然听得不知何处一阵嘈杂人声,有妇人同小儿嘶声裂肺大声哭叫,喊声震天,哪怕隔着门窗,依旧清晰可闻。

  外头闹了不知多久,不但声音未歇,反倒越来越大,不多时,听得咚咚声连起,竟是有人敲了建平县衙门口的升堂鼓。

  此时乃是正午,这间茶楼就开在县衙不远处,一时之间,楼中嘈杂声四起,嘈嘈切切,哪怕楼上楼下,前后左右,全是人声,俱都在四下询问发生了什么。

  郭安南虽是父亲安排来催办圩田堤坝进度的,旁的事情可以不管,却也有些坐不住起来,起身推开临街的窗户往外眺看。

  衙门外头挤满了人,除却当中披麻戴孝的,另又有许多看热闹的聚集一旁,对着当中人指指点点。

  正当此时,小二终于姗姗来迟,连声歉道:“叫贵客久等,方才下头动静太大,掌柜的怕惊了客人,叫人先把门关了,耽搁了一会。”

  郭东娘奇道:“外头什么事?怎么这样大声响?”

  那小二叹道:“好似是下边村里头打死人了,这才闹来县里头……”

  又道:“听说是为了修水柜的事情。”

  他这话一出口,房中三人俱是不约而同转头看了过来。

  郭安南讶然问道:“哪里出的事?难道是修水柜的工地上打起来了?”

  他顿生紧张之心。

  如果工地上出了事,被闹得大了,少不得又要算在郭保吉头上。

  那小二摇头道:“哪能啊,修水柜都是上头派人下来管的,做得好的话,下头个个有粮食发,谁人敢去闹这个事,手来不及抬就被边上人摁下了!”

  他叹一口气,略有些唏嘘地道:“听人说是里正瞒着村里人,不肯给人晓得修水柜的事情,谁知最后还是走了风,他不肯承认,最后闹得起来,人一多,一时失手,竟是打死了。”

  郭安南只觉得莫名其妙,问道:“这有什么好瞒的?”

  小二笑了笑,道:“公子看着像是个读书人,想来不知道,今次朝廷修水柜,征了一批役夫,如若家里没有人丁,就出钱买断,要是钱也没�